五帝本纪(九)禅让前后(1/2)
舜在大展拳脚,雷厉风行地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也听到了一些杂音,遇到了一些阻力。
朝中开始流传一些风言风语。
比如:舜居然敢重用老头子(尧)打倒的人鲧的儿子,看来他是越来越不把老头子(尧)放在眼里了!
当年老头子本来是想让共工接班的,就是因为舜表面功夫做得足,把老头子哄得好,才骗来接班人的位子。
现在舜背着老头子的意思另搞一套,老头子很不满意,正在计划把共工召回来,让共工把舜顶下去!
同时,朝堂之外,也有人四处煽风点火,甚至发展为旨在反对舜领导的叛乱活动。
搞政治的人,最恨的就是你在前方甩开膀子干实事,一群小人却忙着背地里给你捅刀子。
舜当然很恼火,他经过周密的摸底调查,已经基本上搞清楚是主要是谁在背后捅他的刀子:
四股势力:讙兜、共工、鲧、三苗。
讙兜和共工是实力派,早在尧时代,就觊觎天子之位。
奈合尧并不信任他们,只给了共工一顶建设部长的官帽,共工还因为骄奢淫逸,把这顶官帽也砸手里了。这导致尧对他们这股势力越来越反感,从此疏远了他们,而他们也对尧充满怨恨,殃及新上任的摄政天子舜。
所以他们四处散布谣言,妄图翻天。
鲧是四岳一系的人,因为治水失败,浪费了大量国家资源,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尧一怒之下,将之彻底打倒。
虽然舜重用了鲧的儿子禹,但鲧仍然不满,经常到处宣传说老天子不公,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许多政治谣言就是他编造出来的。
三苗是聚居在如今湖湘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是蚩尤的后人,打从黄帝那时起,就憋着一肚子火。
讙兜和共工正是看中了他们身上战斗民族的血统,悄悄派人串联,约好事成之后中分天下,撺掇三苗配合当前政治形势,在荆州、江淮一带发动叛乱。
各种妖风从四面八方刮来,形势很严峻,情况很不妙。
舜迅速采取了行动。
他马上向老天子尧作了汇报,建议比照前期处理“四凶”的办法,将这四股势力发配至边疆,一来可以平息当前的政治风潮,二来有助于发展边疆文化,巩固边疆形势。
尧同意了舜的意见。
于是,共工被发配到北方(幽陵),讙兜被发配到南方(崇山),这哥俩一个被冻成鬼,还要抵御游牧民族的弓箭;一个被热成狗,还要提防山里野人的毒针。
这辈子恐怕也别想见面,更别说串联闹事了。
再说发动叛乱的三苗,他们被全部抓起来,整体移民到西部边疆(三危)去搞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其英勇善战的特长,组织生产建设兵团,太平无事的时候搞搞生产,敌人来了操家伙就上,倒也为巩固边疆作出了贡献。
最难处理的是鲧。
鲧确实也犯了错误,特别是散布了一些错误言论,造成了很坏影响,但目前正在重用他的儿子,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稳定,怎么办?
舜的处理方法体现了高超的政治艺术:
惩其父而用其子!
把鲧发配到东边的羽山,让他到大海边去,每天对着一帮说夷语(比鸟语还难懂)的东夷人,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反省错误,思考人生。(还有一种说法,是索性把鲧一刀咔嚓了事。)
高,实在是高。
一方面,通过处理鲧,把这个让领导彻底失望的家伙打入十八层地狱,既平息了老天子尧的怒火,也让深受洪水之苦的百姓看到了舜处理治水不力者的决心。
另一方面,也给正在受重用的禹敲响了警钟:你小子不好好干,你老爹就是榜样!
以后,大家可以见识到,禹那种玩命似的工作作风,那就是这么逼出来的。
这四伙人处理完毕,各类谣言烟消云散,史书记载:
天下咸服。
服了,全服了,不得不服,不敢不服。
正是因为天下都服舜,二十年之后,尧有了一番流传千古的心理斗争(也有分析称这是太史公代替尧进行的心理活动)。
阴雨连绵的秋夜,尧揉着自己风湿发作的老寒腿,感叹道:唉!不服老不行了啊!
这时,一边侍候着的儿子丹朱发现了。
丹朱蹲了下来,为父亲捶腿。
看着这二十年来有所转变的丹朱,尧心头掠过一种念头:要不?让丹朱接班?
人都是有私心的,圣人也不例外。
例外之处在于:凡人被私心所控制,而圣人却能控制私心。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