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74)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2/2)
有一次,我们的飞机即将进入靶场时,忽然听到靶场指挥员的紧急呼叫:“你们现在不能进入目标,可沿靶场四周盘旋,等待可以进入的命令。”奇怪,出什么事了?盘旋两周后,才得到命令:“可以进入目标瞄准、投弹。”
飞机进入目标区时,飞得很平稳。我盯着炸弹舱看:忽然飞机往上一抖,就像骑在马背上感觉到马儿的一惊,一颗大炸弹脱钩而下!但见炸弹由橫变直,像一颗黑色的螺丝钉旋转着拧进透明的大气之中,显示出一种冲破一切阻挡、无攻不克、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炸弹击中靶标时绽放出爆炸的烟花,渐渐扩大,从空中看下去,就像是一朵逐渐绽开的莲花,很是漂亮!我不禁欢呼:“炸中了!炸中了!”
事后才知道为什么开始时不让我们进入靶场。因为炸弹的外壳是金属制造的,炸弹的碎片可以卖钱。时间久了,靶场附近的老百姓懂行了,就提前潜伏在靶场周围,巧妙地躲过靶场工作人员的清场。当飞机一进入轰炸航道,他们就突然一拥而上,尽量靠近靶标,以便在炸弹爆炸后抢先捡拾炸弹碎片。谁离靶标中心最近,谁就能捡得最多,当然也就最危险。利益的竞争驱使他们不顾危险,越来越靠近靶标中心潜伏。这可把靶场指挥员急坏了:人命关天啊,炸死了人,谁负得起这个责任?只好紧急呼叫飞行员,让飞机暂缓进入轰炸航道,先沿靶场盘旋待命;同时派出尽可能多的工作人员,迅速将群众驱散至危险区之外,然后再通知我们的飞机进入靶场瞄准、轰炸。
听说在公主岭基地驻扎了一支朝鲜的空军轰炸部队(因为朝鲜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在朝鲜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可以安下心来搞飞行训练的地方),他们在靶场练习投弹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朝鲜对军民关系没有我们那么讲究,他们抓住那些冒险进入靶场的中国老百姓就搞体罚,勒令他们跪下,一跪一大片。我们中国军人见了,大怒,对着朝鲜军人大吼:“你们吃我们的,住我们的,用我们的,还敢如此侮辱我们中国人!……”当即叫那些老百姓站起来。朝鲜的小伙子们也正当血气方刚的年纪,受不了这个气,就大吵起来!为此还闹了一场小小的“国际纠纷”。
这种安全与利益之争,十分纠结,弄得靶场工作人员头疼不已。后来有人设计出一种用水泥炸弹壳做的训练弹,水泥弹片不值钱,这个矛盾才算得到彻底解决。
飞机飞行了一整天之后,人累了,飞机也风尘仆仆了:机身、机翼上沾了些机油,蒙上了一层灰尘,要在停飞后擦洗干净。擦飞机,夏天没什么,那点儿劳动不过是“小菜一碟”;到了冬天,那滋味儿就不大好受了,特别是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冻得十指连心地疼。在航空部队,这是机械兵干的活儿;在航校,就是我们这些学员们的活儿。我们拧开飞机上的油箱盖放汽油,拿脸盆盛,用抹布蘸汽油擦拭飞机。抹布脏了,就在汽油里搓洗;汽油脏了就往草丛中一倒,再放它一盆;就跟用自来水似的,一盆又一盆。我们这些小学员不懂事,汽油敞开用。班长见了心疼,就问我们:“你们知道这汽油多少钱一公斤?这可是高纯度的航空汽油呀!是用宝贵的外汇向外国高价买来的,你当是你们家门口小河里的流水,可以随便用?大家要尽量节约,尽量少用点;实在太脏了才可以换上一盆。”班长到底是班长,有当家作主的好思想;我们这些小青年这才开始注意节约,尽量少用汽油,细心地擦拭,也还是把飞机擦拭得很干净。现在想想,用煤油、用肥皂水是不是也可以代替呢?那能更节约些。那时候我们国家还很穷,可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懂事,不晓得为国家节省点。
(待续)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