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61)谁当空军司令?(1/2)
谁当空军司令?
还是把话题拉回来再说航空学校吧。
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员们,还有一些比我们先入校的学员们,向我们这些新学员介绍了这所航空学校的建校和发展历史。
我们这所航空学校是在两年多前,即1949年12月1日仓促上马的。当时空军建设的时间表安排得十分紧迫:
1949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空军成立6所航空学校。
当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就紧急召集6所航空学校的临时负责人开会。这时,各航校的房子还没有弄好,机场没有修好,课本没有编好,干部也还没有完全到位。刘亚楼却下了一道死命令,要求他们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即在1949年12月1日,6所航空学校要全部开学。条件是:给顾问、教员、学员、训练计划、飞机、汽油、特种车辆和编制表,以及周总理签署的一封给各大军区请他们支援空军建设的信;其他的一切就要靠自己想办法了。刘亚楼还严肃地交待了一句:“按规定时间开学的是英雄,拖延开学日期的是狗熊。”这6所航空学校的临时负责人谁愿意当狗熊?散会后自然都是全力以赴。
6所航空学校分别建在哈尔滨、长春、锦州、沈阳、济南和北京,都是放在中国的北部。那时候苏联、外蒙古是兄弟邻邦,放在北边被称作是“背靠沙发”。6所航空学校的校长是经过空军领导精心挑选的,他们都是年轻的、老资格的、又红又专的航空专家,是共和国空军初建时期稀有的“宝贝疙瘩”,说得“江湖”一点,他们是刘亚楼手下的“六大金刚”;说得“俗”点,他们是刘亚楼最“宝贝”的6只“老母鸡”,刘亚楼催命般地要他们快点下“金蛋”,下许许多多的“金蛋”,孵出许许多多的小金鸡——许许多多会开飞机的年轻人;因为新生的共和国的辽阔领空几乎是不设防的,急需他们去保卫啊!
这6位校长在当时的空军里都是形象灿烂夺目、声名如雷贯耳的大能人:
第一航空学校校长刘善本,34岁,1935年入国民党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学飞行,毕业后任国民党空军作战参谋和上尉飞行员,1943年赴美深造,1945年驾驶新式飞机回国,驾驶技术在国民党空军里就是首屈一指的。他因为对国民党的发动内战和贪污腐败不满,于1946年驾机起义,飞往延安机场降落,受到了共产党的热烈欢迎。他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升为空军少将。
第二航空学校校长刘风,出身于东北抗联,38岁,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曾经是朝鲜*******在长白山打游击时的搭档(他当连长,***当指导员)。1935年在苏联学的飞行。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第三航空学校校长陈熙,31岁,1931年入团,1934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1938年在新疆学的飞行,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第四航空学校校长吕黎平,32岁,1931年入团,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由团转党,曾任红军情报科科长。在新疆学的飞行,1961年晋升为空军少将。
第五航空学校校长方子翼,32岁,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曾任红军青年科科长,在新疆学的飞行。1950年率新中国的第一个空军师——空军第四师入朝参战,屡建奇功。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第六航空学校校长安志敏,33岁,1933年入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5年入党,曾任红军的秘书、见习参谋。在新疆学的飞行,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他们都会飞,又都很年轻,最年轻的31岁,年纪最大的也只38岁,没有超过40的。
在这些干练的、又红又专的校长们带领下,12月1日那天,6所航空学校都按时开学,一个月就办起了6所航空学校。
36天后,又办起了第七所航空学校——第七航空学校。难怪当时的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对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刘亚楼呀,你是个魔术师,一眨眼功夫就变出了一支规模可观的空军!”
关于空军司令的人选,曾有过这样的有趣的故事: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