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1/2)
单西蜀为了让胡宗南吃得尽兴,首先想到的便是“东坡肉”,这道名菜在川菜和浙菜中都有,做法有所不同,单西蜀按照有关苏东坡的传说,追本溯源,原原本本还原了“东坡肉”最初风格。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人民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后来苏轼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老百姓很感激苏轼,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苏轼在徐州、黄州时喜欢吃猪肉,过年时乡亲们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亮酥软,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这道菜称为“东坡肉”。
作为浙江人,胡宗南自然知晓苏轼的故事,单西蜀决定采用川菜手法来制作浙菜风味的“东坡肉”,让胡宗南恍若回到江南。西北猪肉极少,为此“光明饭店”走出洛川,到十里八乡去收购猪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买到五斤上好的五花肋肉,足以做两盘“东坡肉”。
头一天晚上,单西蜀就开始置办食材原料:精五花肉各600克,大枣各6个,小香葱各300克,姜各20克,料酒各500ml,冰糖各20克,白糖各10克,红烧酱油各100ml,盐各3克。五花肉皮毛剐净备用,另准备大砂锅两只,特制小陶罐两只,次日使用。
新鲜出炉的菜最好吃,离晚餐饭店还有一个小时,单西蜀才开始制作这道“东坡肉”。把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捞出洗净。取出大砂锅,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
然后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微火焖酥。将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肉皮朝上装入特制小陶罐,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