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纪(六)好叔叔,坏叔叔(2/2)
当年武王根据周公旦的建议,作出了营建新都洛邑的决策,但还未能建设完成,武王就去世了,随后又闹出武庚和管蔡二叔叛乱的破事,天下各项工作都让位于平叛,洛邑也就成为了全天下最大的烂尾工程。
此时兴建洛邑,一则可以对外显示成王继承武王事业的决心,二来可以通过建设新都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王的领导。
周公和召公为了支持成王的工作,又一次亲自带领勘察队伍,前往洛邑进行了二次选址。
没办法,领导换了,工作就得重新做一遍呀!这样才能体现对领导的支持,是不?
选址完成后,周公和召公递交了工程计划书《召诰》(新都选址报告)、《洛诰》(洛邑建设规划书),向成王报告:洛邑是天下的正中心,各地向天子进贡,到达洛邑的路程远近是一样的。
规划完成后,周公召公按照规划,兴建各类楼堂馆所,还将象征天下主权的九鼎搬迁至洛邑。
洛邑建设完成之后,成王又连发几个大招,进一步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地位。
攘外必先安内。
周王朝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商的遗民。
这伙人虽然几经折腾,但好像还在时不时做着“反周复商”的迷梦,为了彻底粉碎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成王命令周公举办了一次以“认清形势,转变思想,做讲政治、守纪律的老实人”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
为了达到从思想上进行彻底改造商的遗民的效果,周公主持编写了教育实践活动教材《多士》、《无佚》,把“只准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的指示传达给每一个商的遗民。
内部的刺头们按住了,现在就要扫清外部威胁。
成王在周公、召公的辅佐下,御驾亲征,对心怀商朝,不服从周王朝领导的东方小国淮夷、奄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并将其国君抓起来,集中监视居住。
成王灭奄后,在京城发布文告《多方》,向全天下通报了军事行动的情况,以“杀鸡儆猴的方式,向不服从管理的小诸侯们发出军事威胁。
外部问题都处理完了,再来解决自身能力建设的问题。
在实现了由商到周的过渡之后,周王朝颁布了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是为《周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周人特色的礼乐制度。
周人素有知书识礼,仁义兼备的传统,再加上现在制定了符合他们特点的政治制度,一时间,周王朝人民和睦,社会和谐,涌现了一大批称颂领袖、讴歌时代的主旋律文艺作品。
新生的周王朝,在打击了不服管理的东夷之后,同属东方民族的“息慎”兴灾乐祸,向周天子发来贺信,成王接到贺信龙颜大悦,一高兴就命大臣“荣伯”回书一封(贿息慎之命),对有政治头脑的息慎大大奖励了一番。
有周公旦、卫康叔、晋唐叔一帮好叔叔、好兄弟的辅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执政岁月里,成王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高兴、快乐的。
不过,欢乐时光过得特别快,主角又到时间说拜拜。
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无情。
成王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此时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太子——钊,这小伙子虽然挺孝顺,但毕竟太年轻、经验和能力都有待提高,他究竟能不能胜任天子一职,还是个未知数。
此时的周公旦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消失在幽幽的历史深处,病重的成王不止一次回忆起当年周公旦耳提面命,手把手教导自己处理政事的幸福往事。
可惜,天下再无周公旦!想到这一层,成王泪如雨下。
周公旦虽然走了,但是还有一群同样经验丰富、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们也许比不上周公旦的崇高威望与过人能力,但好在人多势众,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一定可以把太子钊给扶起来!
于是成王召集召公奭、毕公高等叔叔们,将太子钊的手交到两位叔爷爷的手中,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两位老叔,我眼看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年幼无知的儿子,请你们两位爷爷辈的长者,率领朝中德才兼备的贤人,替我好好辅佐他,把祖先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召公、毕公两位老人,当场跪在成王病榻前,指天发誓:请天子放心,我们老哥俩就算扔了这把老骨头不要,也要辅佐太子钊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圣君!
成王看看两位须发皆白、目光炯炯的叔叔,再看看年轻气盛、雄心勃勃的太子钊,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成王崩。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