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英雄喋血(2/2)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吴禄贞的追悼会,还同时在太原举行,各省均有代表参加,与会军民达数万人之众!主祭台上的会标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的大幅挽联:【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不过这也体现出吴禄贞一生的辉煌业绩以及人们对他的敬重和爱戴。大丈夫如此生死,又有何悔?
向来闭塞的广西,在孙中山先生领导镇南关起义后,革命风潮才开始在这里波荡开来。就在吴禄贞被杀害的次日,紧靠云南的广西也宣告独立。不费一枪一弹,在咨议局的公推下,广西巡抚沈秉堃(音同“昆”)当任都督并宣告脱离清廷,响应湖北军政府。
接到广西独立的消息,广东的咨议局和革命党人也闲不住,在广东民团、商会的推波助澜下,也决议光复全粤。本来巡抚张鸣歧被推举为都督,但实在迫于亲手镇压“黄花岗起义”以及孙文故里——广东一波一波革命浪潮的压力,当夜挂印逃走。老同盟会员陈炯明于东江组织起义军,建立循军与盘踞在惠州的陆师提督秦炳直激战不已。正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见革命党人势大,劝秦炳直投降,南粤重镇惠州才得以光复。后来,革命党人胡汉民被拥举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在粤督推举过程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呼声很高的都督候选人孙眉(孙文的哥哥)因为先前有言:“家兄习于商务,从政非所长”,所以落选。
当时的革命党人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纷纷以自己所在籍贯的省份独立为荣,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家乡脱离行将就木的清政府而奔波促动。东南一隅的福建在这方面难免有些怠慢。革命党人方声涛(黄花岗起义烈士方声洞的弟弟)草拟长文致电给福建咨议局,副议长刘崇佑因为参与上海组织的国会请愿同志会而被清廷排斥,现在回到福建看到方声涛的电文便一拍即合,发动议会来决议福建独立之事。
闽浙总督松寿是旗人,见刘崇佑在议会中带头闹独立,便大骂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么叫做独立啊?作为大清子民,不思报国,反而口出逆言,真是岂有此理,圣贤书白读了吗?朝廷俸禄白拿了吗?”刘崇佑看到这番情景,不由得心理冷笑:“好吧,再商议商议。”
哪里还有商议的余地,福建革命党组织的青年会义勇队汇合当地倾向革命的新军一同攻占满洲街、将军衙门和火药库。清旗兵早就衰朽不堪,见到革命军如此气势,哪有什么抵抗的心思,大都闻风而逃。松寿见大祸终究还是酿成了,而自己无可奈何,气急败坏之下,吞食鸦片自尽。革命军占据福州,又推举统制孙道仁为都督,宣告福建独立。
黄兴在武昌任革命军总司令,一直都在战阵的第一线指导革命军抗击北洋军,由于武器和军队人数都远远不如北洋军,本来有一些力不从心之感,还好,时任湖南都督的焦达峰,多次组织湘军援鄂、援赣,曾有刘玉堂、王隆中、甘兴典分别带领三协新军赴武昌援助湖北革命军。但是,随着焦达峰、陈作新这些青年革命党人被争权夺利的立宪党人秘密谋害后,谭延闿主持湖南军政后就积极扶植立宪党人,基本停止派军援助武昌方面,汉阳前线一时吃紧。
“议和!”袁世凯几乎和黄兴在同一时间内想到了这一主题词,于是,打得火热的南北两军开始决定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这种不和平的对抗。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