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2/2)
当时她没说话,可那么清醒着模糊的明白是怎么回事。黑暗中的一点光亮,两个人。
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好恶心吧,当时也不知道这两个字,恶心,但受伤程度远远超过这两个词的程度。
第二天,她就不住城里,她要回乡下,每天跑很远的路程回乡下的房子。
十岁,爸爸在城里做生意,杂货,什么都卖。1985年,在城里租了一个独立的房子,土瓦房,挺大的,可能有四五十个平方。房子里放货物,放一个旧沙发,一张床,一个吃饭的四方大桌子,再就是厨房用品,吃是必须要解决的。有一个大窗,木门。进门的左手角落是煤炉,一条长桌,切菜什么的,再就是水桶等杂物,做饭必备的一些东东,锅碗瓢盆。一张大床,挂着蚊帐,一台电风扇。
对于村子里人来说,这是好生活了,爸爸是成功人士,他有一辆大板车,那种有着两个大轮子的,上面铺一块长长木板,可以拉着走的车子,上面装满了货车。这种车当时最常见,农村人用它来拉稻子麦子什么的来城里卖。爸爸的生计就是每天拉着满满的一板车货到街上一个固定的摊位卖东西。主要是各种食品,毛鱼,小虾,海带,花生鱼,淡白肉,豆腐皮……等各种各样吃,品种繁多,用一个个蛇皮带装着,这些东西都很脏,父亲的手必然是粗糙干涩。
投机倒把的经验,爸爸已经从事很多年了,冒险但赚钱。有钱也是王道,跟现在一样,对农村来说,当然,与城里人相比,相差甚远。
爸爸没有文化,二年级没读完,却天南地北的跑很多年了,跟着别人去上海,去九江,去舒城,哪儿能拿到货就去哪儿。上当受骗过,但他敢失败又重来,借款,贷款,找一些村里队长,书记那些官,求别人,又做起来生意。到1985年,已经积攒了不少钱了。我们家比村里大部分大家都要有钱,属于数一数二的那种,后来的人们是这样说的。
江湖上人士,长得也必是那种苦劳力人,生意人的那种样子。加上没有老婆,穿衣邋遢,干的粗活,这样的男人在城里不吃香,在乡下那还是个人物的。
当然,他的生意后来越做越大,在城里买了五分地,盖了楼房,后来的后来,他做的生意越来越广,总之,成功了,谢谢改革开放,谢谢***。
这是主线,对于他个人来说,是成功的一生,金钱和事业上面,他在高处。但是,其它的呢?
……
李欠国,时代不同,他的主线也是成功人士。
……
是否很浅显的问题,他们都作风不正,在女人上面不检点。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