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蜀王下聘(2/2)
首先,贞观两年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却明显受到了不同的待遇。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不仅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更是多达22州,其封地几乎是李恪的两倍。且李恪的封地益州,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在唐朝时可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
其次,贞观7年李恪被李世民一道圣旨发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的李泰(长孙皇后所出)不仅不去领地,太宗甚至还想让其入居武德殿,但终被魏征力谏劝止。
其三是李世民幼子李治,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皇帝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太宗仍然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仍将其留在身边,可见对其宠爱非同一般。
种种迹象表明,皇帝李世民真正宠爱的儿子只有长孙皇后嫡出的三个,即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日后的太子李治。即便后来贞观十七年,太宗曾因一时的心血来潮,想改立李恪为太子,结果遭到长孙无忌的严词反对,遂立马作罢。理智告诉他,立李恪为太子对江山社稷而言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他终还是听从了长孙无忌这些臣子的反对,归根结底,他对皇后所出的孩子,总是多了一份他人比不过的柔情与宽容。否则以他的铁血手段,又有谁能真正阻碍他心中的想法。
想明白了这些,墨儿不免对自己的夫君更多了一丝怜惜。难怪他一直成熟而内敛,并不象其他皇子那样飞扬跋扈。看来他的内心,一直都是通透明白的。
既然这样,何不彻底做一个闲散王爷,逐步淡离朝堂,还自己一个自由之身。历史上的李恪是在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一想到这个,墨儿便觉得毛骨悚然。她不能仍由历史重演,一定要想方设法帮他避过这一场浩劫。
墨儿常常在心里问自己,能否在灾难到来之前把李恪救出去。她是得要好好筹谋一下了,日子还长,有的是机会准备。这样一想,心里便有了一个朦朦胧胧的计划,她需要一个同盟,一个能帮助她达成心愿,忠诚无比的谋士,还需要一批永不背叛的护卫,如同电影里那些只效忠主人的死士。好在她有足够的耐心来准备。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