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72)“内行”和“外行”(1/2)
“内行”和“外行”
对刚从陆军调来的某些领导干部,在部分空地勤人员中存在着一些看不大起的情绪,认为他们是外行,领导不了他们这些有技术、懂航空的内行。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一些笑话:
一位从陆军调来的空军师长,对飞行人员的伙食标准如此之高有看法,认为这是在搞特殊化,是在挥霍国家的金钱。有人向他解释:“飞行员的身体消耗大。”师长说:“陆军战士摸爬滚打,消耗不大?凭什么要吃陆军战士好几倍的伙食标准?”飞行员们听了心里不服,但又不敢和师长争辩,就到苏联顾问那里去告状。那个苏联顾问也是个调皮角色,他听了后,点点头:“我知道了。”
这天,苏联顾问飞一架教练机,机上有两个座位。他就对师长说:“师长同志,到天上去玩玩,怎么样?”师长欣然同意。两人跨进座舱,戴上航空帽,披挂好降落伞,系好安全带,顾问便驾机凌空而起。
飞机上天后,顾问做起了一系列的特技动作:螺旋上升、下滑倒转、横滚、筋斗……坐在这样的飞机后座上,一般人都是吃不消的,特别是乘客,没有思想准备,反应更强烈。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一个飞行员,自己驾驶飞机做动作,没事;坐别人驾驶的飞机,遇上气流颠簸,或者飞行动作比较激烈时,也会晕机呕吐。师长从来没坐过飞机,又没有思想准备,自然是吐得一塌糊涂。飞机落地后,他是被人搀扶着跨出座舱的。从此后他再也不非议飞行员的伙食标准了。被人作弄了还有苦说不出。
一位领导干部,刚从陆军调来,担任飞行团政委。这是个工作很深入的好干部,一来就下基层去了解情况。他来到机场,看见一群地勤人员在说说笑笑,他就走过去跟他们攀谈:“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地勤人员不认识他,看他的样子像是个新来的领导。一个调皮家伙想戏弄他一下,就说:“我们刚才在讲一个飞行员的故事。有个飞行员,开着飞机上了天。飞机忽然出现故障,飞行员大惊,赶紧跳伞。他跳出来后,发现飞机还在飞,没掉下来;于是,他又爬回座舱,继续驾机飞行。我们刚才是在说:这小子太粗心大意了。”大家一听心里都明白,这家伙讲这么一个天方夜谭式的荒诞故事,是为了“唬”眼前这位外行领导,不禁哄然大笑。这位团政委感到挺尴尬,因为他刚刚调来空军,对空军的一切完全不懂,不知道该不该笑。他的样子越尴尬,人们就越是大笑。
这些笑话也可能不是事实,而是某些人编出来的,用以讥笑“外行”,从而显示自己是“内行”,突出自己的“优越性”。其实,这些所谓的“内行”,脱“飞盲”的帽子并不久,无非是早来空军一两年、两三年,在航空学校学过一年左右,也还都是空军里的新手,却喜欢在新来的“外行”面前充“内行”。正像俗话所说的:“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
平心而论,那些不懂航空技术的行政、政治、后勤干部在空军建设中是立了大功的,是有巨大贡献的。从陆军来的年轻人一旦掌握了航空技术,往往一头扎进业务中,别的什么都不管了,当“甩手掌柜”、“甩手伙计”。空军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机场设施、后勤保障、内政外交,以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全都是靠这些“外行”去奋力完成的。没有他们的努力,飞机就上不了天,打不了仗,工作会弄得一团糟。就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来说,他也不会飞,但他有极强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在军内外有很高的威信,工作雷厉风行。他在组建空军、创建航校、抗美援朝、外交苏联、网罗人才、争取各方支持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空军如果没有刘亚楼这个“外行”司令,建设的步子就会缓慢许多。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一个小故事:***要肖劲光(1955年授大将军衔)去当海军司令。肖劲光说:“主席,我不能去管海军,我晕船。”***说:“我就是要选一个会晕船的人去当海军司令,选一个会晕飞机的人去当空军司令,这就是鄙人的干部政策。”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