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从军(65)两位“飞将军”(1/2)
两位“飞将军”
听教员和老学员说,我们航校曾经培养出一些会飞的高级将领。譬如说,有两位陆军的军长(纵队司令)就曾在我们学校学习。军长学会飞行,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飞将军”啊!
一位叫段苏权,他18岁就当上了红军的师政委(18岁就当上师政委的全军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萧华,一个是段苏权),解放战争时任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纵队”后来改称“军”)纵队司令。这是个非常老实的人,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东北解放后,四野(东北民主联军改名东野,后来又改名四野)入关,他留在东北军区当副参谋长,分管财务。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作风不正,玩女人,还给那个女人批了一笔钱。分管财务的老实人段苏权认为这种开支不合理,卡住不付,从而得罪了高岗,被调走。
他在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后,被分派到志愿军空军任副司令员,指挥空战,战绩卓著。他这个老实人呀,不会从个人得失方面去接受教训,见了不对的事情还是要讲。他又写了个报告,说空军统计击落、击伤敌机的方法不对,这样搞,有水分。报告一份送彭德怀司令员,一份送空军司令部(从这可以看出,他是光明正大的,不是打“小报告”)。为此,彭德怀严厉批评了空军领导。空军领导作了深刻检讨,并肯定了段苏权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对空军建设的贡献,予以表扬。可是不久,段苏权的厄运就来临了,说他历史不清(长征时,他负了重伤,被部队留在民间,后来一路讨饭回到部队。就说他这段历史不清楚),被没完没了地审查。直到1955年评军衔时,因为审查还没结束,只给了他一个“暂授少将”(意思是:暂时给你一个少将,以后等你的问题查清楚了再说)。
授衔典礼那天,接受军衔的将军们排成几排,前面是大将、上将,中间是中将,后面是少将,段苏权自然是排在后面啰。而他当年的同级却排在前面,当年的下级排在中间。于是,将军中有人不服,对他说:“你是上将的资格,中将的职务,少将的军衔。”“老段,你应该站到前面去。”……
段苏权默不作声。其实,老实人也还是有脾气的,在去参加授衔的路上,忍耐已久的段苏权终于发作了,他气愤地说:“我要把这颗星扯下来!典礼,不去了,回去!”那个跟随他多年的司机劝道:“首长,还是去吧;不去,影响不好。”他这才勉强地去参加了授衔典礼。军衔就挂了这一次,此后,他不再挂军衔;直到逝世,军衔也没有随他进火葬场。军人呀,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
六十年代初,非洲某国的革命派请求中国派一名有经验的干部去帮助他们开展革命运动。当选派到一名中将头上时,那位曾经身经百战的中将由于过了几年和平生活,滋生了贪图安逸的思想,不肯去。事情汇报到***那里,***叹息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的评说又传到那位中将的耳中,这使他羞愧难当。为了改正错误,他又主动去接受任务。但已改派他人了,此事只好作罢。这使那位中将因此而悔恨终生!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