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玄幻魔法 > 少年从军见闻录 > 少年从军见闻录 (12)“戴狗皮帽子的是洋八路……”

少年从军见闻录 (12)“戴狗皮帽子的是洋八路……”(1/2)

目录
好书推荐: 恶魔校草太腹黑:甜心咬一口 超神入梦 关关娵鸠,在陆之洲 心若有了方向,到哪儿都是天堂 叶卿修仙传 毒医魔女独霸天下 异世倾城之紫灵魔女 我在六界那些事儿 许你一诺千金 恶魔头条宠:丫头,乖乖入怀

“戴狗皮帽子的是洋八路……”

那时候,二野和四野的服装不一样,一眼就能分辨。二野的军装染成黄色;四野的军装是绿色,布的质量要好一些。二野发雨伞,四野发草帽和雨衣。二野发被子,四野发大衣。四野的武器、装备比二野好多了,冲锋枪多,卡宾枪多,大炮多,汽车多,骡、马也多,还有坦克……

后来看了一些军史资料才知道,差距的产生是有着历史原因的。1947年蒋介石搞了个“两个拳头打人”,一西一东,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造成这两个我党的重要根据地压力极大。为了化解蒋介石那两个拳头的力量,***命令二野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大胆放弃后方,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的腹地和他们的首都南京。这一着棋就像是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胸膛!胸膛挨了刀,两个拳头自然就会松劲。这就大大减轻了陕北和山东的压力,对战争的全局作出了贡献。但尖刀本身也因此而卷了刃:当时的大别山区是敌后,刘伯承、***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蒋介石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刘、邓进了大别山后,对南京和江南一带虎视眈眈,令其寝食难安;喜的是神出鬼没的“独眼龙”(刘伯承在早年的战争中负伤,失去一只眼,国民党称他为“独眼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常常出奇兵以制胜)终于现形,可以聚而歼之。于是,前面派重兵拦截,后面派重兵追击,企图一举歼***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军事集团。刘邓大军以“壮士断臂”之勇气,下令将大炮拆卸,埋入地下,轻装疾进。下面的干部、战士想不通——那可是多少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中之宝呀!有人抱着大炮痛哭,嚷着:“要埋就把我和大炮一起埋到土里去!”

刘伯承提出“两军相逢勇者胜”,率部突破层层封锁线,终于进入大别山。

大别山区曾是红军的根据地;红军撤出后,敌人来了个“人要过刀,石要过火”,把大别山区烧杀成荒芜之地。大军进去后,供应极其困难,还要和蒋军14个整编师33个旅的“围剿”部队周旋,艰苦的环境、残酷的斗争使我军人数有减无增。七个月后,刘邓部完成了牵制敌人的战略任务出山时,兵员数量及武器装备已大不如友军。可以说,二野是为全局作出了重大牺牲的!

四野呢,原是一支全国各个根据地拼凑起来的部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争夺东北。国民党用军舰、飞机、火车运兵;共产党的军队则是用两条腿走,离得最近的冀热辽军区部队抢先进入东北,紧接着从全国各地先后调进10万军队。初期东北的解放军根本不是美械化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对手,只好边打边撤,从南撤到北,从城市撤到农村。以至于当年红军里的老人说:“林总吃了几年洋面包,不会打仗了(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被山西阎锡山的士兵误伤,赴苏联治伤,在苏联住了几年)。但四野有个有利条件,日本投降后在东北丢下大批枪炮、弹药,被苏军接收。虽然苏联和蒋政府订了条约,规定日本人留下的武器、物资不能交给中共。但下面的苏军官兵看在同是共产党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中共的军队开倉搬运(后来斯大林看见蒋介石跟美国人跟得太紧,为了牵制蒋介石,就放手让八路军拿日本军队交出的武器)。从红军到八路军,战士们都曾拿着长矛、梭标、老套筒上阵,赤手空拳也敢夺敌人的枪,如今突然从天上掉下这么大一块“馅饼”,能不喜出望外、勇气倍增?自然是如虎添翼,锐不可当!不可否认的是林彪确实是个用兵的奇才,常常能出奇制胜,打得蒋介石称他的这个当年黄埔4期的学生是“战争恶魔”!还有一个“政治奇才”,就是我们曾经到过他的湖南老家的罗荣桓。林彪这个人工作极端的“单打一”,只管军事指挥,其他的事一股脑儿推给罗荣桓,他当“甩手掌柜”。于是,政治思想工作、后勤保障工作、根据地建设、干部配备、来自全国各根据地部队的融合工作等等,全由身患严重肾病的罗荣桓带病坚持着进行统筹安排。可以这么说,东北战场上如果没有林彪的指挥,不可能打得这么漂亮;但如果没有罗荣桓这样的政委,林彪也难成大业。林彪其人,刚愎自用,极其好胜,建功心切;罗荣桓勤勤恳恳,工作细致周密,不争功,不诿过。林罗搭配,优势互补。结果,共产党10万军队出关;打了三年,入关时变成了百万大军。这可说是林罗联手创下的战争奇迹!据说当时***曾如此评价东北战场:“林彪现在壮得很呢!”当然这是指林彪统率下的军队,林彪本人则“瘦得很”呢!

战争本身就是个全局。根据全局的需要,有的吃肉,有的就要啃骨头。二野、四野两支部队一会师,自然是差距明显。我看着四野那些在当时说来堪称“现代化”的武器,也是眼热得很呢!

我们宿营后,当地的四野驻军中就有人来看望我们,帮我们借东西、安排吃住,以尽地主之谊。晚上,他们坐在地铺上和我们聊天。他们都是东北人,说话很好听,在我们南方人听来,就和国语(普通话,那时叫国语)一样。那些四野的东北战士,性格直爽,手脚勤快,待人热情,交往主动,又很谦虚,称我们是“二野老大哥”,给我们讲了一些他们部队的趣闻轶事: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百亿地皮来种地 长夜之后 何处心安 我有三个绝色师父 人在漫威,开局迎娶緋红女巫 一时衝动,七世不祥 剑圣:修炼有什么难的? 每日情报:啊?原来她是你妈妈 全球返祖之开局返祖张三丰 绝顶神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