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壶/第2杯:没有依仗的人总要多行一些路(1/2)
这个世界或许本就不公平,有些东西在有些人这里是唾手可得,但于有些人来说却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有些人心里有着无数后路宽慰着,而有些人却早已被后路逼迫的无路可退。
有些人被宠溺的心安理得时,而有一些人只能靠自己去披荆斩棘。
·········································
区别于大部分年龄相仿的孩子,秋子因为家境较为贫寒的原因,打小便是苦出来的。按秋子的话说就是幼年到成年仿若没有过度一般。
秋子自小就懂得了自食其力的道理。
在别人家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时,秋子就已经踩着泥巴跟在父亲屁股后面种地了。在别人家同龄的孩子还在过家家时,秋子已经开始收拾院墙外加烧柴做饭了。
同时,因为秋子是长子,所以这也就意味着秋子不光要顾己,还要兼顾着照看弟弟妹妹。
穷人家的孩子总是懂事得早一些,其实或许秋子也不想那么早的懂事,可是这却不是他可以去做选择的事情。
秋子更让人佩服的是,在如此重担下,他的学习竟然也还跟得上。其实又何止是跟得上,自小到大他的学习都是名列前茅,那年高考他更是考了全校第一。
这让一个自幼条件优越但却还不爱学习的我很是羞愧。
“在我们那个地方,处处都和土有关,白天要去土里种地,晚上睡在土炕上,连房子外面都要糊层土,甚至空气中都散着土味,这种味道就像嵌在了我们的生活里一样。”秋子在讲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很散,没有聚焦。
秋子拿起酒杯喝了一口后继续说着:“如果我要想逃离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我们那个地方最好的选择就是读书考出去。那是我小时候最盼望的一件事,从我明白这件事以来,我的生活中就只剩下了两件事,干活和读书。”
秋子的语气很低沉,很容易就让人感知到他曾经生活的无奈。
“家里的地不好,种啥都难长。就生我妹妹那年赶上次好年头,地里大丰收,却没想到还被罚了款,自那后家里几口人的口粮都成了问题。但也幸好我爹在当年见过些世面,就总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娃儿上学。也幸好如此,不管家里怎么揭不开锅,也没让我们三个断了学业。”
我有些猜想不到当年秋子家为了他们三个都能上学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这有些超出了我能想象的范畴。我还记得当年我姑姑家的两个孩子为了决定谁能去上学而打得不可开交,而当时姑姑家的条件绝对不会比秋子家差。.
不过好在秋子兄妹三人并没有辜负家里的期望,学习从没落下过。尤其是秋子,这个当哥哥的给弟弟妹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一直在摸索着前行,给弟弟妹妹趟出了一条路。
当年秋子高考结束后,估完分数,知道成绩足够支撑他去上大学时,全家人在那一天都感觉好似过年一样,甚至比过年笑得还开怀。那天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照在这个多年都没有喜事的家里,好像蒸发掉了这么多年积攒下的阴郁。
可是当时的秋子却并没有多么兴奋,因为他知道,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横亘在他面前的好多山峦等着他一步步的迈过去,首先要去面对的,就是大学的学费。
去学校填报完志愿后,就在其他同学都在想着如何去放松时,秋子却是一天都没敢歇着,便跑去镇上的工地上打工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挣不到钱,他考得再好也一样逃不开这片土地和空气中漫着的土的味道。
在城里的工地上,凡是一个够岁数就能干的活,他都干,也好在他有大把的力气,去搬砖、运水泥、扛沙子······
这些活很多成年人都不愿意干,可是秋子却从不挑拣,因为他知道,他每做一点,他就离大学的门口又近了一步。
秋子接到北京xx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是他妹妹专程给他送来的消息,这对于秋子家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家里走出大学生了,并且还是一个要去北京上学的大学生。
秋子的工友们听闻这个消息后都笑着说:“咱工地出大学生了,晚上赶紧整两口。”秋子笑笑,挠了挠头。
送走了妹妹,秋子便忙回去接着干活,似是比以前更加卖力,也更有劲了,因为他心里有数,自己还差多少钱能上得起这个大学。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