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2)
事情起因是前几天师父的憨娃不幸过世,因此师父在群里开示了与憨娃的往昔因缘,以及憨娃来生的去处。这么感人的故事于我受益良多。于是,我向身边的人转述了这则故事,以期能产生共鸣,增加学佛的信心,然而事与愿违。听了这个故事的同事认为就当神话故事一样,一听而过,将信将疑,未置多辞。但当一位法师听了我的转述后,反应激烈,指责师父这样的讲述是不如法的!我听了心中很愧疚,是我转述上出了问题吧!才让那位法师深深误会。带着疑问我向师父请求开示如下:
“对人讲事情啊什么的,要先观察受众啊”
“我拿帕奥尊者的话来答一下吧”
“佛陀对当时的信众所开示的大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然后观察信众的根基,给予开示诸欲的过患,及苦集灭道之诸佛本真。”
“这种教法称为‘次第说法’。佛陀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以这种系列来说法。对于戒与定都已达到清净的比库,佛陀直接教导观禅,最初的五比库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他们都证得入流果之后,佛陀为他们开示《无我相经》,单纯只教导观禅,没有谈到戒与定。”
“这样看起来很官方,很书面。我说我自己的说法。”
“我们如果有慈悲心是希望大家都好,以菩萨道自居。应当先观察接受你说法的人,他的根性如何。大多数当务之急需要的,都是针对他们现有的苦的。所以应当针对当下对方现在此刻他就能看到的苦而说。另外,事情是什么事情,说法是什么说法不重要,如何对人起到作用,有行为上的改善,这个才是关键。”
“当然难免,在你讲述这些的时候,难免很多事情你都难以辨别真伪。不仅是生活中的事情,哪怕是随便拿出一本大乘的经书,开头一句,如是我闻。他真的就是阿难亲口叙述的吗?同样一件事,经过三人的口,它就会变形,更不要说千百年传下来的东西了。如是我闻很重要,不管它是谁说的。它都表明了态度,这是我所听闻来的。我们的重点是传达实用的道理,以及方法。重点其实不是故事。”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