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2)
当有了这样锐利观智,生灭随观智就算是成熟了,这个阶段就是学术上所称的“道非道智见清净”。
这时候的修者,就可以熟练的通过成熟的生灭随观智,观察到一切有为法的四种相,那就是成(生),住,坏灭,空。
如果这位修者很敏锐,能直接回到苦的初衷,就会发现我们生老病死,就是成、住、坏三相。
我们的八苦,生苦,是因为无我的坏灭。
我们衰老和生病,是身体在逐渐坏灭。
我们的死亡,也是身体坏灭。
我们求不得苦,是追求的过程失败,坏灭。
爱别离,是我们与事物的关系和联络坏灭。
怨憎会,是无事物烦扰的境界坏灭。
五取蕴苦,是我们对身心五蕴世界的执着,五蕴的无常坏灭,或五蕴现象导致我们身心的坏灭。
因为我们灭苦的初衷,我们会逐渐越来越不在意前面的生,住相。而越来越集中的观察思维事物的坏灭相。如此敏锐直接,目的明确而不所迷的观坏灭,叫做坏灭随观智。
并且有前面成熟的智观基础,我们还能反观自身对诸多种种相的起心。同时还能观察到这些种种起心的前因,所缘。所缘既是种种名色法。并且就连我们本身跳脱出来,在一旁观察的这个态度本身,也是所缘前面种种有为法。观的本身都是无常,无我,坏灭相。不可执着观。
同志们辛苦了,直到这一步,才可说建立的定力,因为细细的思维,运用智力。我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前面的种种无常,都不是理想境界,皆不可执。连观本身都是如此,不可执着。因此,才可止心,停止头脑体操,停止靠智力的分析,领悟到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在用色法,因缘法,来理解剖析种种概念。一直在起各种思,和想。我们如果以“自我”这个感受来判断自身,那就是种种心念的生和灭。
一直处于无常的轮回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头脑分析这样的行为会有尽头吗?事物到底能分割到多细?即使我不回答,到底有没有尽头,大多修者这时候都会警醒了,如果要分析,至少可能暂时我们的能力是没办法把事物分割到绝对的细。因此我们心路就不可以走到尽头,犹如车轮滚动向前,前路无穷。
光从最直白的方面讲,“绝对”这两个字就已经是悖论了?有绝对存在吗?况且事物的绝对细……了解到这里。我们的止观才开始初见雏形。因为可以开始停止思维了,呵呵。
到此重要的一课即将到来,那就是进入禅那,色界的止观是如何进行的,如何进入的,心路是怎么样走的。先做一点提示,因为止于思维(分析),所以进入色界。所以进入色界以后就没办法再分析什么。止观要开始分家了,止入禅那,观则是在出定后观。而不是在色界里观。好的好的。不罗嗦,今天到此为止。
下一讲教大家色界的止观,以及进入色界禅定的核心。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