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河北之变(1/2)
();
半世芳华一朝谢,九州悲歌侧耳听,云卷云舒平常事,孰知秋风不期来。
这一日,河北魏王府内,符彦卿正躺在踏上闭目养神,打磨着闲散时光。近来,北方的北汉,契丹并未挑衅,南方的汴梁自顾不暇。河北,古称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兵家必争之地,却是难得的太平日子。这种安静祥和的日子实在太难得了,不仅上至魏王,下至兵卒,就是普通的小民百姓,也慢慢习惯了这样暖阳斜照拂人心的平静日子。
魏王尚且如此闲散,更不用说普通的小民了。当天,相州城头的小兵依旧无趣地守卫一旁。今天是个好日子,风和日丽的,温暖的阳光照着他有点昏昏欲睡。忽然,远处一道反光扫过他的脸上,他不知觉地举手遮挡了一下。这才让他从刚刚入睡的悠闲中难受地回过身来。他揉揉眼睛,定睛一看,这光亮来自远处一点。
“那是个什么东西?”那名魏军士兵努力地瞪大眼睛想看清楚那是个什么东西,从自觉上看,一定是铜铁一类抛光的金属器皿。
很宽,那一点光亮,就连成一线,犹如横星扫尾,不久就成镜面一样,光耀中天。阳光折射下,那点点寒光,很快汇聚成海,星阵一般的汹涌而来。
“是,是,是长刀、槊枪。”那名魏军士兵额头上渗出斗大的冷汗,语气慌乱地大喊大叫道:“敌袭,敌袭,有敌军来袭。”
他这一声呼喊不要紧,很快惊醒了整座城的守兵。别看方才是一片散乱的怠惰模样。可魏军到底是久镇北方,防御契丹的强兵悍卒,素来能征善战,就是睡着了也睁着半只眼睛。这时,听到敌袭的警报,原本涣散的军容马上为之一振,纷纷执弓挺枪,靠立城垛之后,远远瞭望看看是否真的有来犯之敌。他们心中其实还怀疑那名士兵的警报真假,毕竟相州城位处河北腹地,四周有无数的支城军寨。如果真有敌袭,又怎会一点风声都没有。他们紧张的反应是来自于多年南征北战的战场习惯,宁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的惨痛教训,完全是一种本能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相信这一情报的真实性。
然而,那名士兵并没有说谎,他的判断也没有错。那片星海一般的反光源头,确实是来自长枪短刀。在光芒之后紧接着就是旌旗蔽空。一片黑色的旌旗下,就是地动山摇的骑兵直抵而来。很快,旌旗上的闽字大号就映入眼帘。
“快,快!”城头上的守将一边手忙脚乱地指挥布防,一边赶忙吩咐左右道:“快去,快去王府,报告魏王,就说闽军来袭。”
左右不敢怠慢,立刻派传令兵飞马报知王府。一路上也顾不得冲撞路上的行人,横冲直撞地就飞奔向王府。
“什么?闽军。”当世子符昭信领着报信兵来到符彦卿面前通报军情的时候,符彦卿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反问道:“怎么可能?闽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边境上的城池都没有通报。再说,闽军不是在河南,出关中向东挺进汴梁么?怎么跑到河北?”
符彦卿连珠炮似的问题,问得来报的士兵哑口无言,他哪里知道这么多,他只是来通报城外有闽军,但连这股闽军有多少人,他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这里。只能徒然地抹着脸上不知如何作答的惊慌冷汗,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父王!”符昭信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不同于其他富贵之家的纨绔子弟,他常年跟随符彦卿南征北战,机警干练,很快回过神来,抱拳道:“这些还是派探子出城探听再说。眼线,父王还是召集众将,先去城头看看情况。”
“对,对。”符彦卿也是一时心急,听了儿子的话,马上恢复了镇静。立马披挂整齐,点将上了城头。
他一路上还在担心,闽军千里来袭,要乘着守军没有防备,突然袭击。虽然对于自己多年训练的魏军很有信心,可是他毕竟之前没接触过闽军,不知道闽军的战斗力如何。近来都是闽军横扫南国,鲸吞关中。气焰嚣张,攻势甚猛,要真的如传说中的那般不可匹敌,要是冷不防地突袭城头。自己也没把握能守住,要真是守不住,丢了相州城这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巢穴,那他就真成了丧家之犬。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