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长乐为王(1/2)
();
“我不过是王氏旁支庶族,若岂敢僭越,还是寻访先帝遗孤,我愿臣事之。”王继汐仍然不表态。
这大家也都理解,自古登基为帝,总是要三进三退,才能成事,这几乎已经成了法定流程。
“恶贼朱文进,连重遇造反,窃据长乐时,杀人盈城,尤其是王氏,被戕害待尽。现在除了同样造反的逆贼王延政极其逆子,王氏嫡裔已经并无余类,更别多先帝子嗣了。我忝为王氏宗长,谨为王氏,恳求大帅早日登基,以延续闽国王氏江山。”
“你也是姓王?你确定没有王氏嫡系留下了吗?比如说你?”王继汐这才发现,眼前的老者气度不凡。
“老臣也不过是庶族旁系,不过是年长了些。所以,被先帝委以宗正之职。叛乱时,正为先帝修缮陵墓,才得幸免。老臣可以保证,绝无嫡裔,”老者心下咯噔一下,冷汗顺着额头流下,心下慌了,哪敢承认自己虽然是庶族,但也是闽国太祖王审知的后裔,比王继汐更有资格继承大位。
“大帅,众人诚心推戴,不宜推辞。”黄敬晖也领着建州一系文武上前拜请道。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头当了皇帝,那这一趟长乐府总算没白来。
“先入城安抚百姓,再为先帝和死难的军民和王氏举行国葬。至于登基一事,先暂缓吧。我看可以先称王、节度使,等报予上国后,再决定吧。”王继汐口中的上国指的是中原王朝,闽国自太祖时作为属国就向中原称藩。
众人以为他不过是为了表示谦让,所以还想继续开口劝进。哪知王继汐把手一摆,说道:“我意已决,先进城再说。”
就这样,王继汐在众文武和三军的拥戴下,顺利进了长乐城。进城后,吊死扶伤,很快安定了人心。紧接着为国丧的事很快也张罗起来,闽中毕竟偏远,风俗尚鬼。
在叛乱中被弑闽皇王曦的丧葬大礼上,在众臣的推戴下,以王曦养子的身份继承闽国王位。国丧大典上,已成为闽王的王继汐作为主祭人,在礼官的引导下,走向祭坛。在众目睽睽下,走到一半时,忽然停下,在一等陪祭人的队伍中拉出两个人,一起向走主祭位置。
“大王,不可!”那两人正是一直以来跟随左右的陈大卫和黄敬晖,祭祀是大礼,尤其是国葬,主祭只能是最尊贵之人,这在尚鬼的闽国国中都是人尽皆知的大事,陈、黄二人和礼官一道面露难色。
但王继汐还是坚持道:“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的今天,不用说了。”说完头也不回的拉着两人走向主祭位。
不要说陈、黄二人,就是坛下那些跟随王继汐一路南征北战的老弟兄们也都无不感佩,心中不无充满暖意。在这个君臣猜忌、尔虞我诈的乱世,能遇到这样的君主,真是难得,即使是新归附的降兵也对未来有了憧憬和期待。
“林仁翰的兵权被我缴了,长乐城算是平了。可泉州留从效、漳州陈洪进,他们表面称臣,实际上却割据地方,始终是我的心腹之患。大卫、敬晖,你们有什么办法。”王继汐在三人一道拜地祭祀的时候,一边拜一边问道。
“还是问问敬晖的意见吧,他主意多。要是问我,大王,您指哪?我打哪?大半个闽国都打下来,就闽南一隅,还打不下来?”陈大卫此刻忠义之心格外的勃发。
“实在不得以,还是要打的。不过,闽国打了这么久的内战,元气大伤。引来外国觊觎,我心中不忍。我听说唐国正准备乘乱攻打我国。敬晖,你怎么说。”王继汐忧心道。
“闽南之事,我看有上中下三策,全看陈、留二人的态度了。”黄敬晖心中对此也早有筹谋道:“既然他们已经上表称臣,君臣大义名份已定。大王,您就下诏调他们入京,明升暗调。或者,掉闽南军入卫长乐。兵不血刃,这是上策。”
“中策呢?”
“那就是仿效汉高祖伪游云梦,亲率大军以防备南方的汉国为名,直逼泉州城下,造成兵临城下的形势。我众彼寡,我精彼散。也可以迫使他们签个城下之盟。”
“那他们要是不答应呢?一开始就在北方边界上派兵设卡防御,怎么办?”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