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本 . 野玫瑰(1/2)
三十二集情感连续影视文学剧本
(根据本人章回小说《玫瑰花儿香》改编)
野 玫 瑰
编剧: 唐世辉
请予提出建议或合作修改!
欢迎联系采用或拍摄事宜!
序 幕
一、时间: 旭日东升
场景: 连绵的群山 o茂盛的翠竹、挺拔的树木
人物:粗犷的男声画外
(男高音山歌)
山连水、水环山,
连绵叠翠没有边。
都说湘西风光好,
世外桃源别有天。
打柴的汉子放声唱哟——
我在这里做呀么做神仙!
……
(歌声在山间迥荡,群山葱郁、绿树成荫。 弯曲的土道旁野花竞放,玫瑰更红。屏幕显字、男声讲述)
这是一个发生在非常时期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肖晖与香玫下放来到湘西这个偏远的一个经济场——塔山寺,他俩传奇式的情感纠结和坎坷历程就从这里开始……
(屏幕显示片名《野玫瑰》及演职人员名单)
主要人物表
谭香玫——二八姝丽,白净苗条。梳着齐腰长辫子。是和平剧院的导演谭国栋和著名演员肖红娟的女儿,随着父母下放到塔山寺。她与肖晖生死相恋、忠贞不渝。
肖 晖——高大英俊,双目有神。生着国字型面容。是和平剧团的团长肖正华的儿子,因划为右派家庭而随父下放到塔山寺。他母亲在遭受批斗时惨死会场。后因免遭加害,和父亲逃往香港。历经十年磨难,始终守望着与香玫的一片真情。
李 贵——年逾三十,单身狂徒。个头高瘦,两眼凶光。是塔山大队的民兵营长,居心不良。他的父亲李志雄因打斗起家,当上县革委宣传部长。父子二人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终将恶有恶报,玩火自灭。
赵戊生——年近五十。个头矮胖,满脸麻子。是塔山大队支书,为人忠诚朴实。
刘德厚——年近六十。脸庞干瘪,背略显驼。是塔山大队治保主任、经济场的场长。妻子早逝,儿子弱智。他友善好施,见义勇为。
刘金宝——三十多岁,有点弱智。剃着大光头,病成罗盘腿。
凡秀英——三十多岁,身体丰满。蓄着长辫子,热情大方。是塔山大队妇女主任,富有同情心,积极能干。
林小红——二十岁的孤儿。长得又胖又圆,豪乳肥臀。她生性开朗,助人为乐。专事往返广州与香港倒卖为生。
邮递员——十八小生,顶职到塔山片区专业送信。
肖正荣——年逾六十。饱经风霜,体弱多病。是肖晖的伯父,解放前从家乡宝安逃到香港定居。其妻不育积疾而亡。
秦大勇——五十开外。长相魁武,性情豪爽。是宝安去港的片区警长,为解救肖晖抓捕毒贩时英勇殒职。
秦玉芳——二十多岁。打扮得清秀靓丽,姿色迷人。是秦大勇的独生女儿,其母死于车祸。由于缺乏教养而误入毒害,最终含恨自尽。
第 一 集
二、时间:1968年秋末
场景:山间土道 o 大型拖拉机
人物:驾驶员李贵 o 邮递员小黄
(蓝蓝的天空飘着彩云,青青的山峦层林叠翠。 一条土路,星星点点地铺了些石渣。土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地在山间延伸。 一部大型拖拉机的车厢上满载着竹扫把从山村开了出来,车子在凸凹不平的土道上左右摇摆。 车上的驾驶员李贵穿着军装,摇晃着身子,嘴里吹着口哨‘烽烟滚滚出战壕,四面青山侧耳听’ 这段曲调,渐渐临近镜头。 两个巨大车轮滚过的泥水溅在草丛上,车身也是泥渍斑剥。 拖拉机的烟囱冒首浓烟,吃力地爬上了一座石头山腰上。 一位推着自行车的邮递员流着汗水迎面走来,李贵停住车跳下来询问)
李 贵:喂!邮递员你等一等。什么时候换成你来送信了?有不有我的来信?
邮递员:我是刚刚顶职来这里送信的。你叫什么名字?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山高路远的累死我了。我怎么晓得有没有你的信。
李 贵:我就是塔山大队民兵营长李贵。估计这两天应该收到公社农机站让我参加培训班的通知了。
邮递员:噢!原来是李营长,我才从县城分到这里,对这里的人员和地形都不熟悉。既然是李营长的公务信件,让我帮你好好地找一找。(邮递员撑起自行车,从邮包里取出一摞信件逐一翻过)没有找到,今天没有你的信件。
李 贵:记着,我叫李贵。若有我的来信,你必须要及时地把我送来。误了我的大事,你负不起责任。
邮递员:记位了。改天有了信来,我一定送到你的家里去。
李 贵:你小子还算识相。培训班就快开始了,下次有信来,别忘了送到我家去。
邮递员:放心吧,我记着了。误了谁也不能误了你这位李营长。对了,跟你打听一下——你们大队赵支书的家在哪一边?
李 贵:你找赵支书有什么事?
邮递员:公社印发了大队支书召开重要会议的通知,我必须要送达本人。
李 贵:上面又有什么新花样了?
邮递员:你们还不知道吧,如今城里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已经搞得热火朝天了。据说,马上就要搞到农村来了。
李 贵:农村里有几个文化人?文化大革命怎么搞得起来?
邮递员:我在县城里亲眼所见;学生们、社会青年们都各自组织了红卫兵、红旗军、还有湘江风雷,他们各派之间明争暗斗,花样百出。县城每日都有张贴标语的、散发传单的、抓人游街的,甚至开会批斗的,真是热闹极了。
李 贵:竟有这等事?我才半个月没到县城去,想不到就发生了这大的变数,世事难料。
邮递员:我猜想,公社这次所开的重要会议,十之八九是为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件事情。
李 贵:那你就别磨蹭了,抓紧时间去送通知。赵支书的家沿着马路一直走,到了岔路口往右拐,找人一问就知道了。对了,我忘了告诉你——赵支书现在到经济场去了,你最好直接到大队部去找他。
邮递员:大队部在什么地方?
李 贵:大队部就设在塔山寺里——也就是经济场那里。
邮递员:噢!说起塔山经济场名声可大了。方圆百里哪个不晓得你们大队有一个响当当的塔山经济场。听说到经济场去做工,不但包吃包住,而且还发工资,比城里工人还要好。
李 贵:你小子懂味。我也是属于经济场的人员。经济场不是想去就能去得了的,没有一定关系、没有熟练技能的连想都不敢想。要不然,村民都说——我们这些经济场的人员,个个都是吃双份粮的红人。
邮递员:什么叫做吃双份粮?
李 贵:你不知道了是吧?什么叫做吃双份粮——就是我们本人能在经济场免费吃喝,回到队里又能分得一份口粮。你想想,这样不就是吃了双份粮吗?
邮递员:当今社会还有这桩好事,难怪人家都羡慕你们。
李 贵:我要送货到县城供销社去交售,没有时间跟你在这里闲聊。今天交了货还得拉一车化肥回来。我看你也快去把通知送给各个大队支书,别把大事耽误了。
邮递员:是啊,这可是一项政治任务,千万不能马虎。
(邮递员的话没说完,李贵爬上车去开动了。 邮递员也跨上了自行车与之背道而驰。)
三、时间: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场景:三岔路口 o 石砌古井 o 大古树
人物:邮递员 o 牧牛人 o 拄棍老赵
(邮递员在坑洼不平的土道上骑着自行车左弯右拐地择道而行。一路摇晃着骑到了大古树下。树旁有一口石砌的古井,一股清泉潺潺流向远方。邮递员下车撑起后轮,一边解扣宽衣,一边走向古井而去。)
邮递员:都说是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看来这话一点不假。真没想到这里还有一股如此清澈的大泉水。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累得四肢无力,口也干、舌也燥的,正想找水喝了。
(邮递员蹲下捧起井水喝着,忽听一阵山歌传来。 画外音老汉歌声)
上条岭来下条坡,
赶着牛来唱山歌。
别人讲我赛半仙,
天文地理晓得多。
……
(随着歌声方向,从岔路的右边山弯处有一位唱歌的老牧人赶着七、八条大小黄牛悠然而出。每条黄牛的脖子上都用绳索吊着一个大铜铃,铜铃在牛头的晃动中叮当作响。牧牛者身后跟着一位拄着拐棍的驼背人——老赵。 邮递员迎前去问路)
邮递员:请问两位老伯,去经济场是走哪条路?
老 赵:我也是要到经济场去放羊。后生仔,你到那里去找谁?
邮递员:听说你们大队支书在那里的大队部去了。我是送信的,公社有一封开会的通知要送达。我刚刚顶职调到这里,人生 地不熟。只好见人就问了。
老 赵:原来是这样,那你跟着我走就是了。单车是进不去的,你把车子放到树下锁好就行。
邮递员:车子放在这里,会不会有人偷偷骑走了?
老 赵:后生仔,你尽可放心好了。我们这里民风纯朴,再说也没人会骑单车。你就随我快去快回,保证不会有人动你的单车。
邮递员:谢谢老伯!这下就不愁找不着人了。
老 赵:你们这些城里生长的娃子,被弄到这种深山老林来回奔波,也够辛苦的。
邮递员:辛苦归辛苦,但是走在这竹木成荫、花红叶绿的大自然,我感觉心身都舒畅极了。
老 赵:听你这话的意思,城里还比不上我们山区舒服吗?
邮递员:城市里日夜噪杂,空气污浊,哪有农村这般清静。
老 赵:这种山野景观算不了什么。待会儿你随我到了前面的塔山寺去看看,那才叫做人间仙境、雄伟壮观。
邮递员:早就听说塔山寺风光很美,不知道先人们为什么选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建起了规模宏伟的大寺庙。
老 赵:这就说来话长了。相传,宋末明初年间的一位皇帝,他为了自己的爱妃逃避皇母和歼臣追杀,皇帝派人带着妃子沿途逃亡到此,在这里原有的一座破庙打住。此后,皇帝借机巡游来此与爱妃私会。皇帝私下拔款差人在此修起高堂大寺安置妃子暂住修行。据说当年香火鼎盛之时,这座大寺住了一百多个修行的尼姑。皇帝为了表达对皇妃的爱意,命人在寺堂的周边到处种满了玫瑰。天长日久,如今到处还留存着遍地可见的野玫瑰。
邮递员:照此说来,这里曾经是一处佛门胜地。
老 赵:是啊!解放初期,这里四周还都是古木参天,遍地都是玫瑰花香。寺前的一排排大柏树足足有脚盆那么大,蔸蔸大树直耸云霄。唉!只可惜五八年那场大炼钢铁,就把所有的大古树砍光了。如今的经济场,就是从那帮大炼钢铁的人马中演变过来的。
邮递员:听说你们大队的学校也设在这里是吗?
老 赵:说得没错。如今的塔山寺,又是学堂、又是经济场,大队部也设在那里。每天都人来人往,是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
邮递员:既然如此,我倒要好好地欣赏一番了。
老 赵:那就快走吧,经济场里有两头母羊即将下崽了,我得赶紧过去关照一下才行。
邮递员:那好吧,我们赶紧走。
四、时间:乌云翻滚的上午
场景:江湾公社大礼堂会场
人物:肥头大耳的蒋宣委 o 塔山大队赵支书 o 其他干部
(宽敞高大的会场坐满了与会者。 主席台上坐着一排公社干部。 赵支书坐在台下的最前排。 台前的上方扯着一条红色大横幅,红布上贴着一排剪成方形的黄纸,纸上写着一排大字;一定要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蒋宣委正在台前慷慨陈词)
蒋宣委:贫下中农同志们、革命干部同志们,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革命的风暴席卷大江南北,革命的形势一片大好。我们江湾公社虽然地处湘西边陲、远离各大城镇,但也不是世外桃源。只要是共缠挡领导的天下,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阶级斗争。所以,我们江湾公社也必须要紧跟形势,积极地行动起来。要响应党中央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英明决策,横扫一切反动势力……
(散会了。 会场外空旷操场的电线杆上,一个高音喇叭播放着《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震耳欲聋的歌曲。 与会者陆续从礼堂走出。 赵支书刚出大门,就被蒋宣委叫住)
蒋宣委:赵戊生同志,你过来一下,我有事情要跟你说说。
赵支书:蒋宣委,你在叫我?
蒋宣委:是的,你过来。
赵支书:你叫我有什么事情要说?
蒋宣委:我要给你们塔山大队布置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赵支书:蒋宣委,不知你有什么指示?我们担待得了吗?
蒋宣委:我代表江湾公社临时组建的革命委员会,今天在这里郑重地通知你——
赵支书:什么大事?别吓着我。
蒋宣委:我们公社革委会接到了上面的书面通知书;县城和平剧团的团长肖正华和导演谭国栋,都被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打成了右派。他们两家人都被指定要下放来江湾公社。我们江湾公社研究决定,把那两户人家安排到你们塔山大队去劳动改造。
赵支书:什么叫做劳动改造?
蒋宣委:也就是说——把他们下放在你们那里插队落户了。
赵支书:我们塔山是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条件恶劣,交通又不方便。是不是不太合适呢?
蒋宣委:就是要将那些右派分子下放到最贫穷、最艰苦的地方去插队,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好地改造。你不要讨价还价,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赵支书:这哪是讨价还价,谁不知道我们大队人口多、田地又少?
别说是他们来了无地可种,更没有闲房供他们住宿。我怕是接受那两家子去插队,大队的干部群众都会说我没事找事,领回一个大负担。
蒋宣委:我们的赵支书就爱哭贫叫穷。在这方圆百把里,哪个不晓得你们塔山大队有一个富得流油的经济场。你们在那里养猪牧羊、又加工竹木,还常年割取松脂,每年都有大批的收入。其他地方谁能比得了?亏你还在这里装穷叫苦。若说住房,你那座塔山寺安排百把人进去也能住得了。
赵支书:蒋宣委的意思是说,可以把下放的人安排住在寺堂里。是不是?
蒋宣委:这个我就管不着了。只要你把人领了回去,随你如何安排都行。
赵支书:你说他们都是文艺人士,又曾是戏团的领导。我能不能事先问一问,他们到底是犯了什么罪?
蒋宣委:我们公社革委会暂时还没有接到档案。据说他们是为了主张排练一出传统的神话戏剧,被造反派说成是宣扬牛鬼蛇神,与当今革命的文艺路线相抵触。刚好又碰到这次革命的刀口上,就被打成右派了。
赵支书:把他们这些文艺骨干都打倒脱离了戏团,那么和平戏院还能演戏吗?
蒋宣委:还演什么?现在都什么时期了,现在是宣传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所以只能排练革命样板戏,只能演唱革命红歌曲。
赵支书:照你这么说,那些优秀的传统节目,此后再也看不到了。
蒋宣委:看来你也是一个戏迷。说句实在话,我对戏剧也很着迷。特别是有些传统节目,是很有艺术水平和感人情趣的。
赵支书:不知这次的文化大革命,到底是要革什么命,真让人有些搞不懂。
蒋宣委:你我都是芝麻官,犯得着操那份闲心吗?只管跟着形势办事就好了。
赵支书:问题是这个运动就要搞到农村来了,我们还摸不清头绪。你在大会上不是说,要我们回去都行动起来吗?怎么行动啊?
蒋宣委: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回去成立一个革命委员会。无论如何,表面样子必须要做一做的。闲话少说,你先回去开个会安置插队人员。至于哪天去领人,我会另行通知你。
赵支书:唉!这叫什么事?纯粹是无中生有。
五、时间:傍晚
场景:县委大院、临时革委办公室
人物:贼眉鼠眼、满脸络腮的胡主任 o 浓眉大眼、凶神恶煞的李志雄 o 湘江风雷造反派青年十余名
(十几名臂带着‘湘江风雷’ 袖套的造反派青年,各自都手拿棍棒蜂拥着冲入了革委会门前。他们群起以乱棒打倒了企图拦阻的两个门卫,进入办公室里抓住胡主任质问)
头目甲:你说,你把政研室的何主任抓到哪里去了?
胡主任:你们竟敢跑到这里来闹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革命委员会,也是红旗军的大本营。
头目甲:我们今天找的就是你这个所谓的红旗军头子。你以为现在夺权坐上了革委会主任的位子我们就怕了你,你这个伪君子,只知道使用阴谋鬼计。你今天不下令把何主任放出来,我们就只好把你绑了。这叫以牙还牙、一报还一报。放不放人?给你三分钟时间考虑。
胡主任:你是何主任什么人?犯得着如此为他卖命?
头目乙:我来告诉你吧,他就是何主任的亲外甥。
胡主任:何主任已被红卫兵弄走了。现在押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
头目甲:我舅舅是一个正直的干部,人民群众不允许你陷害他。你是想在此拖延时间,那就别怪我们对你不客气了。
胡主任:现在是革命时期,你们要看清形势。
头目乙:革命时期,革谁的命也应该有个理由。
胡主任:何主任他公然反对在这里设立革命委员会,他反对革委会就是反党、反革命。
头目甲:什么混帐逻辑,简直是胡说八道。你们把政策研究室霸占了,他们在哪里办公?
胡主任:现在还需要政策研究室有什么作用?还需要研究什么呢?一切事务都要服从文化大革命的需要。
头目甲:照你这样说来,现在革命的形势,需要我们湘江风雷的革命组织把你这个大坏蛋绑起来,交给人民进行审判。
胡主任:你们还把革委会这个政aa府机关放在眼里吗?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头目甲:看来你是不打算放人了。我也没时间跟你在这里说废话,同志们,把这个顽固分子给我押了出去。
(众人正推着胡主任往外走,李志雄迎面走来)
李志雄:都给我住手!我看谁敢抓走胡主任。
头目甲:你算哪根葱?竟敢在这里口出狂言!
李志雄:我是江湾公社武装部的李志雄。胡主任是我的表哥,又是革委会主任,我们武装部门的人都有责任要保护他。你们这是冲击红色政权,是犯法的。若是明智的话,赶快把人给我放了。
头目乙:什么红色政权,他这个红旗军的胡司令是在篡党夺权。你再在这里出口不逊,阻拦我们的正义行动,小心连你一起抓走!
李志雄:岂有此理!(拔出随身携带的手枪示威)我命令你们马上放人,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头目甲:吓唬谁呢?(招手示意随从上前抓人)上去把他给我一起抓走!
(李志雄开枪打倒了冲在前面的头目乙,随即又一枪打中了头目甲的大腿。甲、乙两人都应声倒地,其他同伙纷纷逃散。李志雄拉着胡主任往门外扬长而去。 稍后,一辆警车呼啸而至。从车上跳下两名警员, 分散围观的人群将伤者抬上警车)
警员甲:这是什么世道?社会治安怎么乱成这样了,竟然有人敢在政aa府的大院里开枪打人。
警员乙:如今的形势越来越糟了。像这样乱下去,将来社会治安如何去维护?
警员甲:这两位伤员正在大量流血,我们得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去救治,不然恐怕有生命危险。
警员乙:有什么办法呢?也只好先给他俩进行手术止血后,再来问讯处理。
(警车拉响着惊心动魄的笛声冲进了医院大门)
六、时间:漆黑的夜晚
场景:胡主任矮小的瓦房里亮着一盏昏暗的电灯
人物:胡主任 o 李志雄
(屋中的破桌上摆了两碟菜、一瓶白酒、两个酒杯。 胡主任与李志雄对面而坐。)
胡主任:刚才多亏了志雄表弟当机立断、秉公执法,从而替我解危救难。我在此表示感谢,并要陪你在这里好好地喝两杯。
李志雄:这事就别说了。我当时是情急所为,根本来不及多想。也不知那两个中枪的人伤势如何,会不会闹出人命来。这个案子日后若查出是我越境持枪伤人,我这个武装部的干事就做到头了,说不定还得撤职法犯。事后想想,我觉得好可怕!
胡主任:怕什么?有我给你撑腰呢!大不了我明天就签发一纸公函把你调到县革委来,看谁还敢追究。
李志雄:凡属政法或武装部门都是不可随便调动的,特别是组织那一关不好过。
胡主任:那么就不能想点办法另辟捷径?(一拍大腿,表情兴奋)对了!我想起来了,县里文艺战线原来的宣传部长刚撤职查办,职位正空着还没补缺。正好宣传部这一部门现在归属我们革委会管制,宣传部长这个职务就交给你做,你看好不好?
李志雄:(双手抱拳)表哥——我应该叫你胡主任。你若能帮我办成这件美差,我将感激不尽。
胡主任:时下有一句时髦的话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现在革委会里一切由我说了算,于情于理我也得知恩图报。这件事情你大可放心,我明天一早就把你办理上调宣传部。
李志雄:这就太好了,我真不知道如何来感谢你。
胡主任:别说客套话,要说感谢,我还得首先感谢你才是。我心中盘算着,将你调来做宣传部长,我们兄弟两人今后在官场中相互就有个照应了。
李志雄:表哥说得很对。我上任之后一定全力为你歌功颂德,决不辜负你的栽培。
胡主任:好,好!来,我俩先喝酒。
李志雄:对了,表哥如今已是功成名就了,应该找个女人成个家。她一来可以为你洗衣做饭,二来当你出入时也好有个陪衬。你说是不是?
胡主任:嗯!这话说得有理。表哥我早年怀才不遇,错过了几多机会,弄得连个老婆都没娶成。如今好了,如今变成是无产阶级的天下了,也应该轮到我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李志雄:(举起酒杯,伸到胡主任面前)来吧!为了预祝表哥的工作和生活更上一层楼,我陪你先干两杯。
胡主任:好!也为了我们兄弟俩共同进步,干杯。
(两个酒杯相碰,响声清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