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故乡的云彩飘过来(1/2)
第 十 二 章 故 乡 的 云 彩 飘 过 来
在人民法院的法庭里。
肖氏家族及众多的旁听者坐满了审判大厅。这里正在公开审理李志雄非法打砸店铺、私自关押公民和乘机勒索钱财的违法案件。
经过审查核实。法官最后宣判结果:
李志雄超越职权,渲泄私愤。在末查证事实的情况下,非法砸烂了湘香农副土产购销公司的招牌,并越权收缴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更为恶劣的是将业主谭香玫非法关禁长达四十八个小时,期间不给食物.不许探视。已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益。李志雄毫无依据地勒索受害人,私自收受了两千元才予以赎身保释。其情节十分恶劣,影响极坏。现依法宣判如下:
一、撤销李志雄城管所副所长的职务,开除党籍。并同时处以拘留15天的刑罚。
二、谭香玫的湘香公司处以收购赃物的经济罚款200元,以示警戒。对该公司取消查封、退还执照,恢复正常营业。
肖晖与香玫如释重负的走出了法庭。
看着香玫一路沮丧的神情,肖晖也心有余悸地说:“今后,为了预防此类现象,我们最好是上门收购家禽家畜。若是能承包塔山经济场,就可以自产自销,那就再也不必担心了。”
香玫若有所思地看着沿街摆卖的新潮服饰,回想起广州高第街服装市场那些来自各地的买卖客商,那种购销两旺的热闹场景依稀可见。她心动地对肖晖说:“前些日子,我的几位同窗好友她们也先后回城了。苦于没找着工作,有两位好姐妹合计着想办一家制衣厂。只是缺少资金,尚无着落。我认为,办制衣厂易于上马,而且又是热门产业。你看,我们能不能投资入股合作经营呢?”
肖晖点头表示答应,并宽慰香玫:“只要你觉得高兴就行。我们不在乎投多少资金,不计较赚多少利润。你跟她们考察决定后,即可把服装厂抓紧开办起来。我一定支持你。”
香玫那张疲惫不堪的面胧,又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改革开放全面发展,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全国各地的工业、农业先进事迹层出不穷,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
许多不合时宜的旧产业已陆续淘汰出局,先进的技术及产品大有可为。
湘香公司对面的一家老字号缝工社,也已频临关闭的局势。这家惨淡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街道作坊,是专门承接私人布料进行零碎
加工的古老店房。它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木架木壁大瓦房,它的格局为五柱七卦三进六门结构。房子虽是陈旧,但很宽敞。
这座大木房里,原来有十几个缝纫的手艺人。如今,那八、九台缝纫设备都在里面闲着。现在成衣市场花样百出,物美价廉。还有几人愿去买布送来加工?既费钱又耽工,特别是年轻人更不愿为此劳神。偶尔有个别老者前来缝制便衣,这座大屋才又断断续续地听见有人缝衣服。
缝工社的营生一天不如一天,实在难以支撑下去了。
这家街道缝工社放出话来;对外发包!
香玫和女友燕子、叶子前去与街道管事的谈起承包之事,双方一拍即合,稍加思索当即就签订了承包合同。香玫与燕子、叶子三人一合计,邀请街道领导和亲友相聚一堂,在酒店里好酒好菜的招待了一顿。
席间,香玫端起酒杯起身说:“各位领导、各位亲友,为了预祝我们的服装厂早日投产、生意兴隆,大家干了这杯酒!”
香玫与燕子及叶子三人齐心协力,她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办厂事务。在原有那八台缝纫机的基础上,又新添了十几台电动衣车。并从广州和上海选购了大批布料及新潮的服装样版,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东平。
昔日“光明缝工社”, 如今已换成了“湘香服装厂” 的牌子。她们万事俱备,只待招工就可正式生产了。香玫特意聘用了原来在此专事裁剪的唐师傅和宋师傅,另有一名老车缝也被聘请留下做版服。此外,还需重新招聘一批缝制工人和销售人员。
招聘广告上这样写着;
湘香服装厂决定在县城周边的农村青年中,择优招收一批员工。男女不限,要求能吃苦耐劳。有缝纫经验的女工优先。厂里包吃包住,工资多劳多得。
一石激起千层浪。
邻近的男女青年,到湘香服装厂应聘的络绎不绝。厂里新招的二十多名员工,大都为农村人。他(她)们不但勤快能干,而且手脚都很麻利。人人都自觉地加班加点,做得十分起劲。
车间里,剪刀“咔嚓咔嚓” 地响;缝纫机“咕噜咕噜” 地转。库房里,五颜六色的布匹往里卸;花花绿绿的服装朝外搬。
到厂里领货的客户都排起长龙,等待着领取那成捆的服装。
燕子和叶子都驻扎到广州高第街去从事批发业务,留下香玫在厂里忙得不亦乐乎。她又是盘点库存,又是收料发货,真是放了鼓子打锣子——手不停脚不住的。
东平县城的大街小巷,大部份商家都是销售湘香服装厂生产的衣裤。有商店里摆着代销的,也有在街头地摊经销的。
这些价廉物美的地产货,在当地倍受青睐。一时间,产品几乎脱销。
忙碌了将近三个月,就快过年了。香玫和燕子丶叶子聚齐在一起,年底一结算——天那!除去各项开支后,净赚了两万多块钱。香玫提议:“辛苦了这些日子,就要放假过年了。今晚厂里开支,邀请所有的员工到酒店去过一个早年,以表示对大家辛勤工作的慰劳。”
燕子和叶子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主意好!”
除夕之夜。
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
东平县城里大街小巷都挂着红灯笼。高高喇叭里唱着欢乐歌;家家屋门口响着大花炮。人们都合家团聚,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说着吉祥的祝福话。好一派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一辆红色的消防车“呜——呜——”地尖叫着,它拖着惊心动魄的尾音沿街呼啸而过。商户或居民无不丢下碗筷,一个个争相恐后地奔向街头。他们顺着消防车尖叫的声音望去,这才发现大众路口那座服装厂的旧木房,已窜起了冲天大火。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起火的那座木房子,不正是湘香服装厂吗?
有好事者急忙跑到了戏院,他们叫来肖氏一家奔近一看;服装厂的火苗早已窜上屋顶了,瓦片唏哩哗啦地倒落在火堆中。幸好木屋周边都是砖房,火灾才没曾殃及邻居。
两辆消防车虽将满车的大水都喷向了火海,终为杯水车薪而无济于事。
房子终究还是在大火中倒塌了。
公安局的三名刑警队员也乘着警车,跚跚来迟。他们冒着火灾现场已经熄灭的余烟,踏着满地砸碎的瓦片从事例行勘察。
待三名刑侦走到服装库房位置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具烧焦的男性尸体。那死者的内脏已烧得露出了腔外,手上还紧紧地抓着烧剩的半截塑料桶。
刑侦队的袁队长上前拿起那半截桶子闻了闻,若有所思地判断:“这是一个曾经装过汽油的塑料桶。由此可以推断——这场火灾是一起故意纵火案件。”
再经过仔细辨认尸体,有人惊呼:“这死者很像是在法院审判过的李志雄。由此可见,他是蓄意放火报复香玫的服装厂而来的。
袁队长点点头,满有把握地说:“我们立即去进行查证,便可真相大白。”
经查证,纵火自焚者果然就是李志雄。他恶习不改,由妒生恨。终将害人害己,来不及逃生而葬身火海了。
湘香服装厂那些库存的布料和线团都被付之一炬,所有的机器设备也被烧毁了。损失之大,令人心寒。但罪犯已亡,也无从追究了。
湘香服装厂从此夭折了。
一九八0年上春,改革的春风拂面而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农村的承包责任制也日渐完善,各地都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他们成为了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塔山村的赵支书和春香专程来到县城,他俩在湘香农副土产购销公司的门面里找到了肖晖和香玫。宾主相互客套和谦让着坐定之后,赵支书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是代表塔山大队和塔山经济场而来,是特意和你俩商定承包的事务。”
肖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站起来握着赵支书的手说:“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如今,国家形势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定了。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消除顾虑、追随改革开放的潮流,把当地的经济建设搞上去。我要把塔山寺建成一个美丽动人的观光园林和娱乐天堂,让那片百年寺塔重现异彩、美名远扬。”
尾 声
山青青、天蓝蓝,
万紫千红竞芬芳。
满园春色关不住,
未及玫瑰格外香。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