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局势(2/2)
周昌仁面上有了了然之色:“秦王此人……太狡猾了些。”
“而且还有一点,大人怕是忽略了。”太子平静道:“这文氏不仅仅是出身翰林世家的女儿,更是咱们京城的第一才女,晶清山人。和这样的女孩子联姻……怕是父皇会觉着我这年近三十的家伙又生了少年情愫了。”
说着忍不住大笑两声。
周昌仁也哈哈大笑起来,如长辈一般看着太子道:“殿下啊,您也是男人,生出些少年情愫,有什么不该的?微臣是过来人了,还是劝殿下一句,为着喜欢的人放弃些别的东西,到老的时候想起来,肯定是值得的。”
太子又高声笑起来,摆摆手道:“倒不是真看上了。只是父皇若这样想,就是咱们的福气了。父皇如今脾性也古怪地很……”
圣上是喜欢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手握重权的太子,还是喜欢一个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太子?前者随时会为了权势**抛弃骨肉亲情,这其中就包括“父亲”这个人物;后者倒是为情所困,无法做出那么心狠手辣的事情。
周昌仁深觉太子十分不容易。既要暗中壮大党羽,又要面上做足功夫,打消皇帝的疑虑。
君臣两人对酌了一晚,相谈甚欢。入夜时分,周昌仁才带着些许酒气打道回府,一乘青色的轿子很快隐没在夜色中。
太子等周昌仁出府了,方唤来贴身宦官,问道:“太子妃今日也没有起么?”
宦官脸上发苦,战战兢兢地摇了摇头。太子便叹了一声。
“罢了,再请宫中院判大人瞧瞧吧。若是不成……我也没有办法。”太子面色黯淡。
那贴身宦官年纪也很大了,在太子跟前一贯得脸,太子府里的门客们实则都是他管的。他看着太子面上的疲惫之色,心里跟着难受,道:“太子妃娘娘福泽深厚,该是不会……在这节骨眼上,真是……”
“谁说不是呢,在这节骨眼上!”太子的声色有些冷硬,竟是对自己这个原配妻子没有丁点疼惜的:“没有那个本事保住孩子,也就罢了。谁料还听了奸人挑拨,小产后一口火气上来……她本就体弱,如今成这个样子,我看宫中院判也未必有办法。父皇上月又病了一回,真不知还有多少时候……这种关头,冯氏不能辅佐襄助我,反倒成了拖累!你说她福泽深厚,我看再深厚的福气,都能让她自个儿折腾没了!”
若是冯氏宽和大度些,就算没有孩子、没有自己的宠爱,凭着她娘家这些年的功劳,等自己登基后,难道皇后的位子会让给除她之外的谁?赵侧妃再得宠,自己也没有扶正一个侧室的意思。
储位大业之争,前头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偏后院还动荡起来。太子这时候也不禁想起那个后宅起火的周昌仁了——真是一对君臣,同病相怜!
若是冯家再有个嫡系的女儿也好了。可偏偏冯家人丁不旺,郡王妃只留了一子一女,另外几个没有爵位的叔伯家中,女儿全是庶出,身份实在够不上东宫正室的位子。
太子深感头疼。
只是还是庆幸,他此前其实料到了这一步,早作了打算——此前倒是没想到太子妃会骤然病重,并有性命之忧。而是觉着太子妃向来斤斤计较不识大体,到了关键时候很可能出状况。果不其然出事了。
“也罢,亏我早有准备,不至于措手不及。”太子面上已浮出了笃定神色。
**
东宫迎娶文家七小姐为侧妃的旨意很快下来了,跟着旨意下来的还有圣上亲赏的聘礼,倒是给了太子和文七小姐极大的脸面。
在太子与秦王斗争微妙、宁国府出了丑事的时节,东宫迎娶侧妃无疑为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京城增添了新的喜气。
只是宫中太子妃病重的消息也星星点点地传了出来。文家喜气盈门之时正是冯家受难之时,南安郡王妃拼了老脸进宫求见皇后,才勉强得到了太子的允许,能够去东宫再看一眼女儿。然而这一眼,看得南安郡王妃几乎昏死过去,回来郡王府的时候她就承受不住女儿病重的惨状,一病不起了。
南安郡王府的后宅也乱了起来。宁国府赵夫人得了消息,对郡王妃的悲痛心情感同身受,立即遣了三太太往郡王府探望。而那卧病在床的郡王妃一听是宁国府的人来了,派了自家两个弟妹亲自去迎,自己也撑着坐起来招待。
三太太先是面上客套了一回,看着郡王妃一夜之间竟生了那么多白发,不由也落下泪来,陪着郡王妃哭了一场。半晌,想起自家婆婆交代的话,试探着道:“没有想到太子妃殿下那样仙女一般的人物,可惜没有一副好身子……宫里那么多御医就没有能治的么?”
郡王妃哭得掌不住,道:“宫里就没有哪个御医没去东宫看过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啊。这就是命了……”
三太太“唉”了一声道:“真是这样,药石无效,不知佛法道学有没有用呢?您平日也爱钻研佛经……晚辈在娘家时,家里大嫂子也是产后不调,险些病死了的。还是我娘走投无路,无奈中用冲喜的法子,给我那年幼的弟弟说了一门亲事,当月就娶了。没想到还真管用了,我那大嫂子续了三年的命,也算上苍保佑……”
郡王妃的哭声渐渐小了,她看着三太太,面目中露出深意。
三太太忙道:“我这也是随口一说。这种事情灵验的是少数,多数哪里有效果呢,不过是人心里的希冀罢了。”
“便是这样,总是有一份希望。”郡王妃缓缓地开口了。顿了顿,又道:“说起来,我家里这个小儿子,和您家里的六小姐的确是有缘分的。”
三太太眼睛里明显亮了一下子,随即又做出一副伤感模样道:“也不求成不成的,只是赌个命……若是成了自然是好,若是不成,我们两家做了姻亲,只有好处的份——这话是我家老太君吩咐我带着给您的。”
郡王妃轻轻点一点头,随即静静地不说话了。
半晌,她方道:“如此甚好。只是……就算仓促,过场也必要隆重了。”说着捧着面呜呜哭起来:“若真的能灵验,我愿意折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可怜的媛媛啊……”
三太太陪着哭。等哭够了,连忙道:“您说的是。就算为着赶时间匆匆地办,这一个是您府中的世子,一个是我们家的郡主,万不能委屈了一丁点。”
郡王妃点了点头。
三太太在王府用过午膳后才离开。回去时到了赵夫人跟前,将和郡王妃的话一一地说了,笑道:“因为九娘的事情我们已经得罪了南安郡王府。没想到这次能这么爽利地答应咱们家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