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局势(1/2)
他大概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真相,但……也只是大概而已。究竟发生了什么,太子还是没有告诉他。
他当然不敢去问。
十二皇子射伤冯家世子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冯凌曾经亲手射伤过他!按着十二皇子的性子,不记这个仇才是见了鬼!
可是,就算要寻仇,他又为何好死不死地动用了秦王的暗卫?那可是秦王手里的底牌,能够交给他利用,本是为了在储位争端中遇到真正的危机时,十二皇子能在这些人的庇护下保住性命。而那十二皇子可好,握着人家的底牌不当底牌。
左右不是自己养的暗卫,真出了事儿,自己也能摘得干净……就比如太子这次的祸水东引。
只是,自此以后秦王怕是会吃一堑长一智了。
周昌仁能够预料到秦王和十二皇子之间的龃龉。若是寻常小事,秦王为着储位大业能忍就忍了,但牵扯到了暗卫、人命、冯家、周家……
秦王就不能继续纵容十二皇子了。
而且,太子殿下那句话说得妙——十二皇子难道毫无野心吗?他今年也有十五岁了!
谁会对圣上座下的位子视而不见?不可能的,没有人能抵挡九五至尊的诱惑,坐上皇位,坐拥天下,握着无人能够反抗的权势……这样的日子甚至只过一天,都值得大家为此付出生命。
十二皇子日渐成人,对秦王的蛊惑怕是早有了反抗之心——凭什么你能够受父亲重用、成为皇储易主的人选,我却只能做你背后的助力?同是龙子凤孙,谁又比谁矜贵?
而暗卫射伤冯凌之事,必将成为压垮两人同盟的最后一根稻草。
周昌仁的手指不住地颤抖起来。他看着面前身形高大的太子,神色越发敬畏。
太子什么都算准了,才会这样做。
太子没有对刘家下狠手,也没有对秦王发难,却拐弯抹角地打破了秦王和十二皇子的联手。十二皇子不是寻常人物,他既是尊贵的皇子,又是皇子中唯一得到父亲纵容的孩子。有他做秦王的左膀右臂,太子登位之事实在是难上加难。
分而治之,各个击破……这样的上上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周昌仁忍不住轻叹一声。
“大难不死定有后福,你府中六娘日后会给你带来福禄的。”太子转身,神色平缓而清冷。
“家中女儿里,也数着六女懂事大方、贤良有度。”周昌仁忙道:“只是她不过是国公府的女儿罢了,当不得殿下的赞誉,殿下能够册封她为郡主,已经是无上的恩德了。”
太子面上神色不动,半晌坐下来道:“也罢,左右她年纪还小……倒是她外租家文大学士府,倒真是个纯臣呢。”
提起文家,周昌仁感觉到头顶的压力似乎骤然减轻许多。
他低头道:“其实自从上回十二皇子在文家闹的那件事情……惨死的林小姐是文家的人,文家早已不能置身事外了。如今秦王那边都将文家看做咱们的人。”
太子道:“文家本不是什么权名显赫的氏族。只是这清流文人,到了要紧时候也是十分有用处的。”
意思就是文家虽然无权无势,但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让太子看重了。
周昌仁听着太子这意味深沉的话,不敢随意接话。只听太子又道:“文家近来也出风头了。”
“什么风头?”周昌仁不太明白。
太子就笑了:“文家有个幼女,年仅十三岁,惊才艳艳,乃是京城中第一才女。”知道周昌仁从来不关注什么才女美女之类,便又道:“人称晶清山人的,周大人这回总该知道了。”
周昌仁就“哦”了一声,点点头道:“倒是听说过,在下也读过晶清山人的诗词,的确文采斐然。可惜是个女儿身。”
太子面上带着和善的微笑,淡淡道:“女儿身,怕是比男儿身更有用些,这世上又不是只有男人能成大事。我准备迎娶她为侧妃,你看如何?”
周昌仁一下子愣了。
对太子跳跃性的话题并没有心理准备……
娶侧妃可是一个政治性任务……这哪里是谈论什么才女美女的。
周昌仁立即陷入了认真的沉思。半晌,他抬头道:“文家……殿下是不是想利用文家,做给圣上看?文家清流学士,和冯家截然相反,若是娶了文家的女儿,看在圣上眼里就会认为殿下推崇儒学礼义、重视才德教养,并非一意扩张势力。去年那件事情给咱们提了个醒……在下认为,您的确该娶这样一位出身清流的侧妃了。”
清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忠君、重规矩、正直、单纯、远离恶劣残酷的政治斗争。这也是为什么大学士们无权无势,却受到官员们羡慕的原因之一。
太子从前的做法,太激进了,拉拢了太多类似冯家和周家这样手里掌权、甚至握着兵马的氏族,皇帝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如今太子再迎娶一位大学士家里的女儿,定会弥补圣上心里的印象。
“周大人所言,正是本宫心中所想的。”太子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周昌仁:“周大人有所不知,去年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安排了要迎娶文氏。然而秦王也是能耐,猜准了我的心思,竟然想要奸杀文氏嫁祸给我。”
去年出事的时候,正是太子打算迎娶文氏的时候。结果秦王的打击彻底破坏了太子的计划,而且将太子想要改变在父亲眼中印象的目标,转了个弯,引向另一个截然相反的、通往地狱的方向。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