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愤怒的北极熊(1/2)
大明官话,是整个大明帝国百姓的交流工具,是沟通大明本土百姓和海外行省各部族的桥梁。
嘉靖皇帝指挥大军征服了世界这么多地方,对于大明官话的推广,功不可没。
经过培训,那些已经在大明工厂里工作的黑人,可以做相对复杂的工作。
大量的黑人,进入了大明的工厂,操纵的机器,干着最累和最危险的活。
为了减少成本,汽车和机动车辆的喷漆和钣金工作,都在黑非洲的本地进行。这些在第一线工作的黑人,他们吃了苦头,所以对生活的要求和憧憬就大幅度降低了,这些人变得容易满足,方便控制,这样更有利于大明帝国的稳定。
苏丹和南苏丹的地区,成了大明的一个兵员和资源的来源地。在嘉靖皇帝,所到达的地方,公路建设都热火朝天。
因为嘉靖皇帝在黑非洲,所以到黑非洲旅游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
这种旅行,花费很多,但挡不住人们的喜欢。大明的文青很多,虽然黑非洲疾病流行,可是这些文青和闲得蛋疼的人就是对它极度的热爱。
在非洲,你可以近距离看到狮子,大象河马,和野牛。许许多多的动物,在别处已经灭绝,但是在黑非洲,依然有很多,比如穿山甲,由于中医可以入药,所以在大明本土很难找,但是在这里却一点也不难。
在黑非洲的一些地方,这里的主人,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动物。当然,更确切的说,这些地方是人和动物共存的家园。
许多多愁善感的人,在这里写下游记,他们举行非洲主题的书画展。
嘉靖皇帝和他手下的将领开发了东非和西非,让这里变成了一块热土。
嘉靖皇帝带领大军,征服了南苏丹和北苏丹,让足有400万平方公里大的土地,连成了一片。
当地的黑人,对嘉靖皇帝的征服,感恩戴德。因为,要不是嘉靖皇帝,他们还在和动物同在一个水坑里饮水。,
在黑非洲,虽然道路的建设工作热火朝天吗,但是毕竟没有那么多修好的公路和道路。当人们用飞机和飞艇旅行的时候,只需要一块平整的土地,这比人们修建道路要容易得多。因此,在黑非洲,飞艇和小飞机,也成了一种流行的交通工具。
沿乍得湖兴起的土著政权叫作“卡涅姆-博尔努王国”。9世纪的阿拉伯人得知这个国家的信息时,它是以“卡涅姆”之名兴起于乍得湖东北部,14世纪末迁居至位置更为安全的乍得湖西岸,其首都叫库卡瓦,并更名为“博尔努王国”。与西非其它土著政权的兴起如出一辙的是,跨撒哈拉贸易的展开以及北非绿教商人和牧民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阿拉伯的记录者甚至认为这些外来势力中的佼佼者,曾经取得过卡涅姆王国控制权,只是后来被当地部族融合了。当然,在地缘框架中这些实在不重要。既能沟通南北商路,又能打通东、西非贸易线的乍得湖势力,在博尔努王国时期获得了更快的发展,以至于能够与同时期控制内尼日尔三角洲,并向东扩张势力范围的桑海帝国展开竞争。好在双方都有自己的核心领地以及贸易空间,这种竞争还不至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过介于二者之间的区域,就难免深受其害了。
尼日尔地区就是如此,尼日尔地区位于非洲中西部,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此地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地区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地区相邻。总面积12670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三百万。这里有5个主要民族:占人口的56%的豪萨族、占人口22%的哲尔马-桑海族、占人口8.5%的颇尔族、占人口8%的图阿雷格族和占人口4%的卡努里族。
尼亚美是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这里位于国土西南部尼日尔河左岸,在当地哲尔马语中,“尼亚美”意为“母亲汲水的河岸”。人口10万人。
这里最高气温41c,最低气温14c,年平均气温28.9c。年降水量350~750毫米,每年6~9月为雨季。
乍得湖与尼日尔河间的直线距离超过1000公里,二者之间的分水岭是西非另一个明显的凸起:位于尼日利亚中部的“乔斯高原”。身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乔斯高原,平均海拔约在1200-1400米。对于依靠农业技术发展来催生文明的人类来说,这样的自然条件,即可帮助当地居民在雨季躲避过量的雨水,又不至于在旱季无水可用。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