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忆往事 争夕今朝 ( 一)(1/2)
<div id="book_text_content">
巧遇
公元一千九百十九年九月九日是王大妈王云人生最难忘记的一天。
这一天,她离开了养育她四十多年的故土昌市,奔向新的他乡海市;
这一天,她离开了闭着眼睛也能洞悉一切的生活环境,奔向一切生疏的新的世界;
这一天 ,她离开了许多相知相识的亲朋好友,将走进陌生的 人群;
这一天,她离开了熟悉的一切,奔向充满未知变数的洪流;
也就是这一天,她又被骗,埋下了掉入情感纠葛深渊的祸根,甚至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在昌市至海市的列车上,王云眼里饱含着泪水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亲朋好友惜别的情景,离开故土的相思之痛象过电影一样浮现。
昌市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使她 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她十六岁就被下放到这个市的偏僻山村插队落户,一个不晓人间世事的小女孩离开了父母,离开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大城市生活,靠自己的毅力盈得了生存;靠自己的奋斗考上了医专,成了一名合格的 护士长;靠自己的眼力和品德找到了心爱的丈夫,组建了温馨的小窝,过着相夫教子的中国式家庭的幸福生活。
然而,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她迫切需要支撑的时刻,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对于一个才四十几岁的女人恰似晴天霹雳,两个尚未成年孩子的抚养教育,本身的工作,烦重的家务,家庭经济的日不敷出,这些重担都无情地压在她一个女人身上。她艰难地承受着这一切。
然而中国式的男女之间的闲言醉女语并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诚实、坚毅而泯灭,“*门前是非多”照样落到了她的身上。一个漂亮年轻的失夫之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韵事的传播趣事,许多菲闻都以她为主要人物而展开,捕风捉影,活灵活现,愈演愈烈。她实在难以承受,只有离开这事非之地,到儿子所在的工作城市从走人生之路……
“请问,这里有人坐吗?”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男子的礼貌问话打断了王云的思绪。
“噢,没有。你请坐!” 王云很客气地回答。
陌生男子在王云的指点下坐了下来。
王云打量了一下坐在对面的陌生男子,高挑个,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的英俊脸庞,整齐的黑发,怎么看都象她的小叔子。
小叔子在火车站与她惜别的眼神历历在目,惜别之情难于言表。如今在火车上怎么会遇到了他?
这张陌生但又非常熟悉的面孔使她顿时觉得脸颊发热。
陌生男子看到面前漂亮的女性双眼含泪,两颊透红,善于揣摸人的心理的他立即感到有文章可做。他试探性地问道:
“请问,您上哪儿?”
云客气地回答:“到海市看儿子。”
陌生人高兴地说:“很巧了,我也是到海市,但,是看女儿。儿子在海市工作吗?"
"是的。在海市第一医院工作。"王云回答。
陌生人又立即兴奋地说:“又巧了,我女儿在市第二医院工作。听你的口音象昌市人?”
王云回答:“是的,昌市南塘人。”
“哎呀!幸会!幸会!我老家也是南塘。”说着,陌生人起身紧握王云的手抖了几下。王云觉得手有点痛。
陌生人坐下继续问道:“在昌市那个单位高就呀?”
王云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刚办理了内退手续。”
陌生人一脸怀疑:“不可能吧,这么年轻就内退啦?”
“你过奖了,我都快五十了。”
“你保养得真好,看上去不到四十,可能是医生职业吧?”
“你猜对了,我是护士。”
陌生人感到面前的这位女性很诚实,继续试探性地问道:“怎么一个人出来,先生呢?”
一贯警惕的王云今天不知为什么如此诚实,鬼使神差地回答说:“他去世两年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