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南安(2/2)
一、利用两万士卒采集土石梁木修建城墙、城主府、军务所等军政场所。
二、减免税负,吸纳城民定居南安城,增加重建南安城的人力物力。
三、安置皇埔家、魏家、郭家等在南安城的居所,推动南安城的经济发展。
四、招揽客商来南安发展,为南安经济锦添花。
五、在南安城组建佣兵组织,为南安城的安危添力,也能增强客商走货的安全度。
经过与卫萌的筹划商议,敖旭终于将原计划这些想法得意落实。而第一步多靠守军之力,和卫萌商议确定后,很快便能得意实施。其实,这项步骤现在已经在实施,只不过现在的进度不快而已。
现在敖旭要做的是吸纳楚地人员入住南安城,本来南安城也有数万居民,可都因为战火而逃亡他乡,现在敖旭要做的是要将这些人给拉回来。只是南安城地处南疆与南方蛮夷接壤,不时要受到蛮夷的骚扰,经过这次大战后,恐怕原南安居民心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试问有谁愿意自己随时处于战乱之地,自己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呢?既然要将这批人招回来,那么要给他们足够安全保障的信心,再加优越的条件才可能成功!
而敖旭一路自北而来,路经南镇城,发现不少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难民在南镇城为生计而晃荡。想必南安城主司徒烈也在为这些涌进的难民而为难吧!现在是他该去南镇城走一趟的时候了。
两天后,敖旭来到南镇城主府邸受到了司徒烈的热情接待。敖旭也没有和他客套,直接告诉他自己的来意。而司马烈现在正在为此事而担忧,现在敖旭主动站出来解决此事,他心自然欣喜,这种利人利己又可做人情的好事,司马烈自然不会拒绝。
最后,两人经过商议终于确定下招民政策。敖旭负责招揽民工,出钱出力,而敖旭为司马烈解决当下最大的难题,他自然不好意不出份力。他最后决议从南镇城粮仓内播粮2万担,作为敖旭招揽的民工的口粮。
议定后,司马烈大喜马命人张贴告示,招揽民工!
告示如下:吾南安城主敖旭,现奉皇命重建南安城,现南安城拥有驻军两万,有绝对的能力保证南安城城民的安全。今以三枚金币的价格招揽青壮年民工,包吃包住!共计招揽民工五千人。如有愿意在南安城安居立家者,包吃住,给予资本资助定居者立业,并减免定居者三年的赋税。
敖旭这则告示给予民工的待遇并不算高,但他却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楚帝陛下答应给予的三十万金币的建城资金还没有发到南安城。现在他可以说是淘自己的钱先垫着。一万五千金币可不是个小数目,还有到南镇城定居的难民所消耗的费用,一月2万金币也远远不足,幸好司马烈愿意资助粮食两万担。不然召集民工所消耗的粮食也不是个小数。而楚帝陛下只播三十万金币,其实勉强只够敖旭一年的建城费用,敖旭曾初步预算一下,要建成南安大城恐怕没有八十万金币不能建城!
在司马烈的全力帮助下,敖旭用了三天的时间,还算顺利召集五千民工,但那定居南安城的难民人数却让敖旭心不满。以一座大城的条件居住两万户并不是难事,原本敖旭以为在如此丰厚的条件下,吸引两千户难民定居应该不是难题,但现在只有五百户左右,只有他原计划的四分之一,与真正大城人数的条件差距太大,自己的依旧任重道远。
在招收民工后的第二个月,楚帝首批拨款五万金币终于运到南安城,解决了敖旭现在资金短缺的危机。接着好事连续不断的登门,皇埔家、郭家、魏家等家族先后在南安城立下自己的产业,其不但有与敖旭交好的几个家族,还有其他几个刻意讨好的他的家族也在南安城立下自己的产业。
有众多家族在南安城立业,让那些还有些犹豫是否要去南安城定居的难民纷纷向南安城靠齐,短短三个月南安城便拥有居民八千户,人口四万余人,离大城的标准也越来越近。
南安城地处南疆,靠近山区,出产兽皮草药,自从南安开始稳定发展后,来往客商也委实不少。鉴此,敖旭又找来狂风佣兵团团长王通与铁棘佣兵团的众人,在南安城建立佣兵组织,用以保障来往南安客商的安全。铁棘佣兵团团长在敖旭的支持下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南安城佣兵会的副会长。这会长一职当然给位高权重的王通任职。
半年后,南安城的建设也基本步入正轨。卫萌主管南安城城防建设与防务,皇埔长青则主管南安城内的政建和经济建设。一座南疆大城正以极快的速度拔起于楚国之南。
本书来自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