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2)
原御使大夫一职保留,设立御史台,长官便为御使大夫,仍然由冯劫担任,下属御史丞、御史中丞不变,主监察百官,弹劾不法,独立于六部之外。后世朝代对地方官员的监控有巡抚一职,这里却是由中央直接派遣监御史直接在每一郡常驻,负责监察郡守及其他官员,隶属于御史中丞。
原左右二丞相也保留,右丞冯去疾负责协同管理刑部、工部、兵部三部,左丞李斯负责协同管理户部、礼部、吏部三部。
至于新增加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中书省负责协同皇帝拟定旨意发出,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原为少府下属,先调出独立成一部,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原诸郎中评议国事的议郎、陪侍皇帝左右的中郎、侍郎等择优者入三省,三省长官皆由诸郎出。
至于原来的九卿,原奉常与典客合并,改为礼部,长官为原奉常胡毋敬,掌五礼,制典章,司外事;
郎中令改为吏部,长官蒙毅,掌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
将作少府改为工部,长官不变为李寅,将作坊并入工部,原内史下属官员铁官长、原少府下属都水长皆入工部,掌宫室营建,山陵、治河、赈灾等事宜;
治栗内史改为户部,长官郑国,掌户籍财经,农商税收,
廷尉改为刑部,长官姚贾,掌全国刑狱,大臣获罪则入廷狱。
兵部为新成立的官署,得部分太尉之权,长官为原少府章邯,原中尉下属武库令、武库丞入兵部,掌武官选用,军械制造,全国兵员调遣等;
原九卿之四的宗正、少府、太仆、卫尉皆保留职责,独立于六部之外。以上各官署又作细分,以便各司其职,分工别类。
三省六部制本就脱胎于三公九卿制,所以虽说是改制,但是其实也就是多加了个三省,废除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将部分权责分于兵部。至于六部,不过是改个名称,另外将某些部门合并,或者将原某一部的职权移交另一部,将相近的职责部分整合在一起。
改动看似很多,其实不大,众臣看完后具是微微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讨论不过是对这新制度的微调或者添枝加叶罢了,至于坚决反对改革,能上位的都不是傻子,且三公九卿本也就比三省六部早那么一会儿,还没有深入众人的骨髓,改制并不伤筋动骨。
这一次朝会持续到了傍晚,众臣的饮食皆在宫中,直至快入夜才离去,估计接下来几天虽不是大朝之日,但众臣都得在宫中度过了。
期间,贺嫣嫣深得太极之三味,在众臣对某一职责提出看法时,贺嫣嫣都以“扶苏/蒙毅/李斯,你怎么看?”给推了出去。贺嫣嫣很怀疑,多来这么几天,众臣心里还不得暗自嘀咕。
“今天我是累惨了!”回到寝宫,贺嫣嫣躺在床上恨不得摆成大字型,当然,这要是穿越前她估计会这么干,这会儿要还这么自毁形象除非她脑抽了。
“嗯……”嬴政闻言意思着应了一声,心里估计还在想着官制的事。
“都说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劳心也不容易呀,一个字,累!”贺嫣嫣心有所感,今天她是一刻也不敢放松,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听了那些大臣的每一句、每一字,虽说还是有几句不太理解,所幸最后都完美解决了。
其实说起来,今日她除了坐在高台之上,俯瞰众臣讨论相关事项,她也并没有做什么,事情都推到了扶苏他们身上,但是确实是时时刻刻都少不了她这个中转站啊。
“这个官制的讨论要持续多久啊?”贺嫣嫣歪过头看着嬴政,“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施下去?”
“也就这几日了。”嬴政很肯定的语气,“这些官制已经趋于完善,现在讨论的不过是一些细节罢了,能花多少时间?”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抱歉,让大家久等了,今天这一章更了好久,本以为能在十点上传的≥﹏≤
这一章关于官制的内容占了很大篇幅,主要是后面的一些内容肯定要涉及官制,所以就写得详细了一些。
另外,之前忘记说了,将作少府李寅是虚设的人物,因为作者实在查不到历史上始皇帝的将作少府具体是谁了,至于其他官员都是真实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