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洪天王的幸福生活(2/2)
这tm写得都是些什么玩意?狗屁不通,完全不像人话。我真怀疑,洪天王这语文不会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但是,这就是洪天王的真实文化水平。
而且洪天王的天王府里面除了他自己和年幼的儿子之外,没有任何男人,连宦官都没有(倒不是洪天王故意不设宦官,实在是那一刀是个技术活,为制造个宦官,洪天王男孩是割死了不少,但愣是一个活的没留下。想当年岳不群和林平之两位武林前辈“武林称雄,引刀自宫”,不麻醉,不消毒,凭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刀子下去自己动手搞定,竟然还能不死,实在算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两桩奇迹了)。另外,洪天王的府里还有横直均八尺的雕花大床,这个……
恕晚生才疏学浅,不知道这是干嘛的,还请哪位前辈高人赐教(喂喂,我是真不知道,能不能别用这种眼神看我)。
您说,洪天王每天起来看到这么多美女,他的第一个想法会是什么?
我想,这幕场景可以用一部电影来形容,那就是,美女与野兽。
其实老婆多了也有一个坏处,就是争宠。毕竟男人只有一个,你不争就只能自己玩黄瓜了,所以只有争。于是乎,什么《金枝欲孽》,什么《美人心计》,什么《甄嬛传》都天天在洪天王的府里连轴上演,一刻不停,把洪天王搞得是不胜其烦。也怪洪天王自己太窝囊,他压根管不听自己这些老婆,没办法,只好隔三差五请杨秀清过来一趟,让他表演上帝附体给老婆们训话,才勉强把她们给镇住。
连老婆都管不住,洪天王这个男人做得也真是有够失败的。
古语说得好,一屋老婆不扫,何以扫天下?
虽然洪天王自己每天面对这么多美女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是他对下面的同志要求却十分严格。为了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士兵和平民一旦被发现有干那个的,即使是跟自己老婆,也是格杀勿论。有一天,太平天国的冬官正丞相陈宗扬跟老婆实在是忍不住了,偷偷干起了那个,结果点背被发现,两口子竟然被双双斩首示众。您说跟自己的老婆干那个,又不是跟你洪天王的老婆,人家招谁惹谁了?
为了防止男女之间干那个,太平天国实行男女分营管理。像蒙得恩这种管理女营的官就享福了,偌大的一个女营成了他免费的天上人间(此处省略一万字)。他这种人,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妇女之友,啊不,大众老公。
莎士比亚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现在,我也要说,不以ml为目的的结婚也都是耍流氓。
不信您仔细琢磨琢磨,结婚以后,只能调戏,不能动真格的,这不是耍流氓是干什么?
洪天王自己经常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又干出这种事来,这可以算是正经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最搞笑的是,竟然还有人说洪天王解放了妇女。您要是当着他的面跟他说这话,那简直等于是在骂他。
为了强制老百姓信上帝,洪天王将境内的寺观庵院等等各处名胜古迹拆了个一干二净。
为了给老百姓洗脑,洪天王焚毁了境内所有孔孟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籍,然后用他的半生不熟基督教的思想对四书五经做了全面的删改(就他这文化水平也敢改四书五经,真是脸皮至厚则无敌呀),又重新出版,为士子所讥。此外,说书、唱戏什么的那都是封建迷信,打这起就不让说也不让唱了,那会又没有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老百姓平时就这点精神享受洪天王都不让,这还不算,过年祭灶王、贴门神、写福字通通的不许,都是封建迷信。
科举考试也被洪天王搞得乌烟瘴气,四书五经不但不考了,而且还考什么《圣经》,考《圣经》就算了,还考什么《天王诏书》《天条书》《天命诏旨书》这一类洪天王自己写的书,就您这文化水平,连个秀才都考不上,还好意思写书?
读书人都对他的这种行为很鄙视,根本不去参加他的考试。有那好事的去考,只要能写成句,他都给通过。有一次一千个考生去考试,竟然考中了八百个,这也太tm离谱了,要知道,清代科举考试的录取率可是连百分之十都不到,洪天王一上来就录取了百分之八十,那还能选拔得出人才吗?
因为这个,洪天王得罪了读书人,而读书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是无论如何不能得罪的,洪天王既然得罪了他们,也就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
另外,为了让老百姓跟过去万恶的旧社会彻底划清界限,洪天王还推出了太平天国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天历。
天历是个什么玩意啊?
这个天历呀,就是太平天国的历法,是当年冯云山自己琢磨出来的(您就知道这玩意有多不靠谱了吧)。历法这东西,是个专业性特别强的科学产品,中国历朝历代包括清代用的都是天文学家根据日月运行,经过精密的推算编写出来的历书,清代用的历书就是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联合编写的《时宪历》。这个《时宪历》合乎农时,便于民生,一直沿用到今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农历。
冯云山对数学、天文学什么的都一窍不通,他弄出的这么个历法里面的节气全都不对,老百姓按照他这个历法种地,庄稼都荒了,您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通过洪天王的这些光辉事迹我们可以知道,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土鳖,狭隘、无知,没见过任何世面,他根本不懂治国,他只是在胡闹。
一个到过天京的英国怡和洋行的行商宓吉曾经这样描述他在天京的见闻:
我不指望叛乱一方会有任何的好转,没有哪个正派的中国人会与叛乱运动发生瓜葛。他们一味烧杀掳掠,除此以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别的事情可做。他们遭到所有乡村民众的憎恶。
他们占据了江宁八年之久,而这里却毫无重建的迹象。商业和工业遭到禁绝。他们收取的田赋比清廷高出三倍;他们不采取任何安抚民众的措施,他们的所作所为显不出对土地有持久的兴趣。他们不关心如何确保细水长流的财政收入;他们指望依靠抢劫,且只靠抢劫来维持生存,我必须说,我在他们那里看不到任何稳定的因素,也看不到任何值得我们同情的东西。
曾国藩在湖口被石达开击败后,太平天国和清朝陷入了相持状态,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前进一步。杨秀清决心打破这个局面,咸丰六年(1856),他调集皖北地区一系列后起的名将陈玉成、李秀成等部军队,令他们撤出皖北,由燕王秦日纲指挥,紧急增援天京的东大门—镇江。统领江南大营的钦差大臣向荣闻讯,急派大将张国梁追堵。两军苦战一个多月,最终陈玉成单舟冲入镇江,与镇江守军里应外合,击破了围城的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打退了张国梁,镇江解围。
随即,杨秀清令秦日纲大军马不停蹄,奔袭江北大营驻地—扬州。这时候琦善已经死了,江北大营的钦差大臣一职由托明阿接任,托明阿完全没有料到太平军会冲着自己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接连两战皆败,溃退到蒋王庙一带,扬州失守。秦日纲乘胜进兵,很快攻陷了江浦和浦口。之后,秦日纲按兵不动,大军原地休整。
奕詝得知江北大营溃败的消息,急调张国梁渡江北援,张国梁过江之后,秦日纲立即率大军开拔,回师天京。同时,杨秀清令石达开回师皖南,向天京靠拢,威胁江南大营后方的宁国。张国梁费了吃奶的力气,总算收复了江浦和浦口,但是因为接到了石达开威胁宁国的消息,所以他连口大气都来不及喘,收复江浦当天就马不停蹄地回军增援宁国。
秦日纲并没有真的回师天京,而是转了一圈之后,又调头扑向了镇江。这时的镇江已经只剩下了吉尔杭阿一支孤军,经过连日大战,吉尔杭阿全军覆没,他本人自杀。大胜之后,秦日纲才正式回师天京。秦日纲率军来到天京城下后,只见天京城门紧闭,戒备森严,正在奇怪,随即接到了杨秀清的命令;
不攻破江南大营,不准入城。
这时候,石达开已经回到天京,天京太平军也已经出城扎营,很显然,杨秀清对此战是志在必得。于是,秦日纲、石达开和天京太平军兵分四路向江南大营发起了猛攻。张国梁在半路上听说江南大营危急,只好又星夜回援天京,可是他手下的军队经过来回奔波,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再战了。在太平天国大军的围攻之下,江南大营只守了一昼夜就全线溃败,向荣放弃孝陵卫,退守丹阳。七月初九日,向荣忧愤而死。
江北、江南大营接连被击溃,至此,太平天国的国势和军势都达到了起义以来的巅峰。杨秀清志得意满,放眼天下,似乎再无敌手。
然而,这种巅峰状态只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出事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