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遗诏,揭露(2/2)
但也有真正忠君的人,他们试图闯入宫内查看皇帝的情况——谁知道皇帝是不是被那帮将军给控制了,甚至已经身死那帮人却隐瞒不宣?
他们看着沈世澄虚弱的样子,一个大胆的言官就站了出来:“皇上,您是不是被人胁迫了?”
“哦?”沈世澄看了那人一眼,“难道你相信江衡不会做出陷害忠良的事?”
他当然知道这言官不是这意思,但如今为了控制住最后的局势也只好如此了。
“微臣不敢!”那人跪下磕了几个头,“但那卫子瑜如果真的是卫季之女,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这样不守妇道的女人,您怎能留在身边?”
“就算她犯了欺君之罪,大破匈奴加上救驾之功难道还抵不过吗?”沈世澄微微一笑,“可就是她这个‘不守妇道’的女子,将朕从叛军刀下救了回来啊。那时候你们这些‘忠臣大丈夫’,又在哪儿呢?”
“这——”那人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大殿中胆小懦弱的低着头直冒冷汗,生怕皇帝注意到自己。其余人有些若有所思——看沈世澄的模样的确不像是被胁迫的,反而一扫之前隐忍的架势,似是突然开窍了一般。
的确,沈世澄之前就算表面再怎么稳重也瞒不过这些混迹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心中的憋屈和不满,在言行上都能显现出来。
他们余光扫向不远处的卫清。她面容端正,气质俊朗,不知道情况再怎么看也想不到这位将军竟是女儿身。
“你们如果还想让大霖天子再撑两天,就别气朕了。如今朕到地下无颜见先皇,也无颜见卫大将军。”
这下殿中无人再敢发言,沈世澄满意地笑了。
不同于自己父皇的暴毙,他受伤的那会儿就预料到自己气数将尽,只是吩咐太医们用最好的药材吊着命罢了。总得将一切基本安排妥当,才放心走。
怎么着也不能成为大霖的亡国之君。
他偏头示意杨谦义宣读旨意,杨谦义捧着明黄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奉先帝遗诏登基,仅有五载;如今自知气数将尽,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朕之长女宁淑,德行出众,敦厚纯孝;聪敏过人,贤明善任......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皇上万万不可!女子怎能为储君?”大多数人大惊失色。
“放肆!你们这是要逼迫朕收回旨意不成?”沈世澄一拍桌案,重重咳嗽了几声:“如今宁淑是朕唯一的子嗣,不立她为太子难道要你们自荐?”
“臣不敢!”
“反对立淑儿为太子的都站出来!”
一大半人没动。其中一小部分可以说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大皇子死于宫变,皇上想让沈家人做稳皇位就只有立长公主——和何况他平时也对她很宠爱。有些人已经隐约看到了珠帘之后的身影,就更不会当着未来天子的面反对了——虽说长公主才八岁可能不记仇,但还有婉妃呢。
但总有不会看眼色的人——他们认为如今朝中只剩这么点人了,皇帝还能再来一次清扫不成?
“臣反对!立女子为储君有违圣人之言,若陛下执意,就革了臣的职吧!”
“臣附议!”
沈世澄看着面前的这些人,脸色暗沉:“既然卿家无意为国效力,准奏。杨谦义,将这些大人的名字记录下来,革职为民。”
“是!”
“如今国家正值危急存亡的关头,你们竟用辞官威胁,可见根本没什么忠心可言。”沈世澄没继续看那些发白的脸,而是继续宣布道:“婉妃端庄贤淑,作为太子养母升为贵妃之位,待太子即位垂帘听政。”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婉妃是江衡之女,陛下怎知她不会效仿其父?”
“婉妃跟了朕这么久,你们觉得朕不会识人?”沈世澄冷笑,“你们若是都听从太子之命,婉妃怎会掌权?”
“孝义侯卫清作为女儿身,正好可以给宫中内外传递消息,这样也不用担心那些欺上瞒下的奴才。”沈世澄深深望了卫清一眼。
他以前步步谨慎,如今将死也不在乎史书上的骂名了。他在赌,赌卫家人的忠心。
大殿中一片静寂。诸臣脸上仍有不赞成的神色,但再无人发言。
沈世澄笑了:“众位爱卿,如果有什么想说的现在说吧,不用担心责罚。这恐怕是朕最后一次见你们了。”
许久,年逾六十的老太傅出列:“陛下......臣等明白您的心意,知道陛下在尽最大的努力守住大霖江山。”
沈世澄鼻子一酸,勉强撑住没有流泪:“谢谢老师。”
“陛下,先帝会为您骄傲的。”
景元五年秋,丞相江衡叛乱,带领三千大军包围皇城逼宫。景元帝死守宫门,却终究不敌几倍敌军;其独子沈文奕被害,十余位嫔妃、四十余宫女太监在混乱中被杀。
隔日,景元帝力排众议,立长公主宁淑为女太子,并命婉贵妃江氏、孝义侯卫清一同辅佐新皇。当晚,景元帝崩,年二十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