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安排后事(2/2)
听见他的提议,周围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大多眼神带着敬畏,有一些还悄悄离他远一些。虽然知道他这个提议可能没有私心,是为了朝廷,可是就这么轻易的决定几万人的生死,也是心狠,普通人可不敢跟他走太近。
最后没有大臣提出更好的办法,连最开始高谈着为了平民愤要诛杀官员的那几个也不开口了,皇帝就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并派了钦差专门来安排流民‘以工代赈’。
程府,管事和账房先生正在给程老爷禀报这段时间施粥的消耗。
“老爷,这样下去府里的粮食支撑不了一年了,我们是不是要暂停施粥呢?”管家有些犹豫的问道。
“现在停不得,流民正处于爆发边缘,现在停了无异于点火。”程老爷坚定的说,像是想到了什么随后又轻声感叹:“况且,圣上派的钦差应该要到了,在朝廷缺粮的时候家有余粮,很不安全啊。”
管家和账房先生一听到这个立马噤声了。
“吩咐下去,以后我程府要全力救助灾民,府内无论主仆每天食用消减一半,节省下来的都用于赈济灾民。”程老爷决定好了之后就大声吩咐道。
“老爷仁善。”管家和账房先生吹捧了程老爷几句后就下去了,他们不仅要把这个消息吩咐给全府,还要尽快传出程府,最好是传遍通州府,让所有人都知道,程府已经缺粮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程老爷启发,那些本来已经打算放弃施粥的人家,也渐渐放出这些消息,减少数量继续施粥了。
自从程府每天减少了食物之后,程府的仆役做事儿就有些提不起劲来。当然他们不敢抱怨,因为对比着城外的流民,他们已经很幸运了,起码不用为生命担忧,况且主人家都减半了,他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提不起劲只是还不习惯饥饿罢了。
李玉儿对于程府节省食物去接济灾民这件事还是有好感的,毕竟那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还有一层隐秘的心思就是:万一她大伯娘她们也在流民队伍里呢?多一点食物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当然,李玉儿希望她们的处境不要艰难到需要放弃土地背井离乡的地步。
随着时间流逝,天气渐渐变得寒冷,城外的流民更不好过了,天天都有大批的流民死去,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掉。
张氏嫁给李家老二已经一年多了,刚进门时怕别人嫌弃她腿有点瘸,手脚很是麻利,做事十分勤快,加上嘴巴讨喜,很快就得了李家人喜欢。不久就怀上了孩子,据说还是个男孩,一下子底气就足了,被李家供了起来。脏活累活儿一概不干,心情好时做些轻省活计,心情不好时还得李家老二哄着。
借着怀孕已经躲懒成习惯的老二媳妇李张氏,并不愿意在太阳底下出门。不过她行事很有技巧,不会直白的说出来顶撞公公,她先高高的应了一声,做出急忙起身要出去的样子,紧接着就抱着肚子喊疼了:“不行了,不行了,这小子又开始折腾我了!”
“孙子要紧,孙子要紧!不急不急。”李老汉安慰了老二媳妇,转头看见老三家的还在晒谷子马上黑了脸:“老三家的还不快去喊人!这人怎么像根木头样。”
王氏的听言立马扔下耥耙不管谷子,跑去田里喊人了。不是她木讷,而是她二嫂这招用的次数太多,她已经不信了!不过即使她心里再有怨气,还是要按照公爹的吩咐办事。
这边张氏却弄假成真了,装着装着肚子就真的痛了,向下一坠一坠的疼,即使没有生过,她也知道怎么回事了:“不行,我要生了!”
李老汉又是一阵慌乱,虽然他有三个儿子,但他婆娘生孩子都是他大嫂安排的,他大儿媳妇生孩子是他婆娘安排的。现在他大嫂和婆娘都不在了,他也就抓瞎了,只知道大约要请个接生婆,连忙向儿媳喊道:“别忙,我马上去找王婆子!”
老二媳妇看着不靠谱的公爹跑的比小伙子还快,也没有力气像往常一样在心里嘲笑他‘要养老,不能干重活儿’的说辞,只是撑着力气一瘸一拐的走回了睡房。
无论怎样,李张氏都不会允许自己的肚子出问题,她肚子里的这块肉可关系着她在这个家的地位呢。为什么她大嫂凡事都要忍他,不就是因为她生不出儿子吗?这几个月舒舒服服的呆在家里不用下地干活儿,靠的全是她儿子。
好在李家的田不太远,不久李家的人都回了,家里几个男丁都不知道孕妇要生了该怎么办,自然不好插手,已经生过两个女儿的李家大媳妇陈氏就开始安排着烧水,收拾床褥衣服,把卧室布置成产房。听着公爹已经去找产婆了,就去给弟妹煮东西吃。
关系到自己的金孙,李老汉还是很靠谱的,不久就带了王婆子赶过来。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