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匏器装尸(2/2)
《陆判手卷》有云:古时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
老崔头的脚下一边行着这禹步,嘴巴里面一边说着,“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我明白,这分明就是禹步的口诀,想来我和崔明丽总是自认为自己懂得的比较多,但是这禹步踏出之后,便可以发觉自己和老崔头之间的差距。
国西南少数民族法师的禹步,俗称为踩九州、踩姬归汉美名扬;十一寒冬雪花扬,北送寒衣小孟姜;十二走完路茫茫,杨门女将讨夏王……”老崔头竟然一边压着步点儿,一边慢慢地吐出了如是的诗句,我赫然发现,这竟然是黄大仙在姥姥的葬礼之上进行“一百零字、诗词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见。清康熙时,匏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现存的匏器实物和款识,以清康熙时期为早,有盘、碗、盒、瓶和乐器等,有的带有“康熙赏玩”楷书款。康熙年间的匏器以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字的模子合在葫芦上,使其长成樽、彝等形状,世称“檇李匏尊”。清代的蝈蝈葫芦,最讲究的就是雕刻精美的“蒙芯”,“蒙芯”的材料不光有象牙的,还有红木、玳瑁等。从清代开始,“葫芦文化”就已经影响深远。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匏器就是用来养小鬼和养蛊虫的,我咽了咽口水,不由得想起了鬼修,那家伙的身上,倒是还有一件“匏器”,但老崔头这个,肯定跟他的用处是不一样的。</div>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