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医书(2/2)
专家认真看了看病历,用普通话,简短地说道:“这是肝癌的医学报告,检查的很详细,看得出来,写下病历的医生比较尽职尽责,很多的数据都在病历上体现出来,病人的肿瘤有扩散迹象,应该还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在肿瘤扩散前做手术吧,我们医院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病人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来医院救治,我想知道的是,用中医的办法,能不能控制病情三五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病人很重要。”戚金慢慢斟酌着话语。
“三五年?”专家摇摇头,说道:“能坚持一年的时间,还要看病人的心情和体质,肝癌扩散的速度非常快,中医没听说能治疗这种病,小伙子,你不会是跟我开玩笑吧?”
“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呢?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戚金的心头十分沉重,如果中医没有效果的话,他真的无能为力了,想起孙昭绝望的心情,他恨不得把孙卓辉的肝癌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我给你一个建议吧,咱们医院也有中医,郝芝士教授是咱们华夏中医的泰山北斗,妙手回春,救治了无数的病人,这种专业方面的治疗,你最好请教一下郝教授。”
“行,我去拜访一下郝教授。”戚金接受了专家的意见,术有专攻,西医跟中医的确是两门科学。
排队等候的时间里,戚金翻开烙印在脑海里的《元化秘笈》,找到《肝脏》那一篇,仔细阅读,揣摩这个叫做“元化”大师记载的医学心得。
但是毫无所得,关于肝脏一节,里面只有论述原理,具体的病例没有著述药方,更多的是病情分析。这也算是医书吗?
戚金的心里升起一个疑问,他翻阅《元化秘笈》,从头阅读,前面有针灸和药理分析。看到这里之后,戚金的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这本秘笈不是没有药方,而是让学习医书的人灵活运用,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体质、环境做具体的对策,治病救人是一门科学,不是按照药方就能起死回生的。”
关于针灸这一节,元化大师著述了两种针灸之法,一种叫做“归一九针”,一种叫做“一针九变”。戚金仔细揣摩一番,发现这两种针灸不难学会,难的是认穴,识别奇经隐穴,按照元化大师的说法,人体的经脉和穴位是“生”、“死”之地,有了疾病,大多是经脉、穴位开始的变异。
医生只要掌握了人体经脉和穴位的位置、变化、病变,就能掌握人的生与死。
原本不懂医学的戚金看到这里,颇觉惊讶,认为元化大师的理论实在是太惊人了,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如果按照元化大师的理论,中医岂不是远比西医更厉害吗?
他拿起手机,开始查阅中医记载的经脉和穴位,发现现代中医记录的经脉和穴位数量只有元化大师记载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说,从古代传下来的中医,有很多已经失传了,既然经脉、穴位如此重要,少了经脉和穴位的记载,治疗起来当然力不从心。
《元化秘笈》是神秘的三生木提供的,戚金丝毫不怀疑这本秘笈具有神奇的能力,但是他根本没有中医的底子,学习如此高深的医术,将会异常艰难。
“戚金、戚金呢?”护士拿着挂号单,声音清脆地喊道。
“来了。”戚金急忙答应一声,轮到他看医生了。
深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戚金恭恭敬敬站起来,随着穿白制服的护士走到屋子里。郝芝士是一个脸色红润、七十多岁的老中医,他是京城医科大学的资深教授,一般只有星期天才来坐诊。
看到戚金进来了,说道:“小伙子面色正常,气质自信,不像是有病的样子啊。”
“郝教授,我是慕名而来,请教一个问题。”
“你说吧,我的时间不能给你太多,最好是长话短说。”郝芝士以为戚金是记者,心里不虞。
“用中医的办法,能治疗肝癌吗?”
“哈哈……这话真是好笑,中医传递了几千年,凡是疾病,都能医治,肝癌也能治疗,但是效果嘛,就看医生的手段了,高明的中医比西医强,如果是庸医,那就不好说了。”
眼前一亮,戚金问道:“如果郝教授出手,治疗肝癌的效果如何?”
“我算不上高明的中医,至于治疗效果,不敢给你打包票,看过病人再说吧。”郝芝士有点不耐烦了。
“学习中医需要多久的时间?”
“你的问题太多了,而且说得都是不确定的事,不肯用心学习,学一辈子也学不会,肯用心钻研,五七六年就能坐诊了。”
“原来需要那么久啊?”戚金很是失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道:“郝教授,我想跟着你学习中医,而且时间很紧,最好今天就开始。”
“噢?”郝芝士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戚金,说道:“你想学中医的话,报名参加考试,去正规的大学学习吧。”
本书来自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