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国之破(1/2)
吕不韦在历史上褒贬不一,现如今也是一样,若说秦王对他没有不好的想法,韩震是绝对不敢相信的,毕竟,作为君王,自己的面子很重要,之前他让韩震公开自己母亲的丑闻乃是不想让秦民生疑,而现在赵姬的事情已经近乎结束,但吕不韦的事情却是来了。
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为的是义兵,善法,但是现在的秦国,既不合适义兵,也不适合善法,一个将要与天下为敌的秦国,要是启用了义兵,善法,那还不如不打了,义兵之意,虽说凝聚百家思想,但却以最无为的道家思想作为中轴,敢问,秦国一个功利大国,岂会甘愿受到这种思想的拖累?
义兵反对霸道,这是要打秦国的脸?嗯,吕不韦若是不听韩震的话,将吕氏春秋提前揪出来,他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定然是受不了那种打击,朝堂之上,可以允许不同政见的人,但面对一件事时,总会达成最后的结果,若是全力协调之下还是达不到,那么,最突出的那一家就要被消灭!
有此可见,政坛与战场,差异只在于没有硝烟罢了。
“唉,韩卿,你说说罢!”秦王将杯子中的茶一口灌下,很是焦虑的模样。
“王上恕臣直言,吕相与王上,自来有师生之谊,而且吕相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扶持了两代秦王,后来领政,蚕食六国领土不知几千里,若说要惩治,实在是太过于伤老臣之心,至于秦王担心吕相会提出义兵善法,臣窃以为不需担心,此前吕相邀请臣参与编撰《杂记》,说到此事,已经用大义小节劝过吕相,在不合适的时候,吕相绝不会将《吕览》作为治国之策,更不会主动提出来!”
“仲父,有那么好劝?”秦王根本不信,如同吕不韦这样的人,本是商人,无力著书立传,只能依靠门下门人,要是编撰出来的书还不能被重用,那种伤害,绝不亚于杀人父母。
韩震笑了,既然秦王没有为此事发火,那就说明还有得劝,没必要下狠手,当即便劝道:“秦王勿忧!吕相一生为秦,有大功,也有大错,但毕竟年纪大了,即便《吕览》书成,也未必就有心力来廷议之上争夺!”
“臣对他说过了,大秦此时并不适合义兵善法,从条条屡屡为他拆解一番,终是劝得吕相回头,只想做一个晚年富足的富家翁罢了,秦廷之上,若是政见不合,也可以商榷解决,王上何须为此忧虑,新来的上卿李斯乃是法家之人,绝不会赞同此举,一干老将也自然不会赞同,王绾,冯去疾这一类秦王肱骨,自是以秦王为主,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啊?”
说了那么多,韩震只是希望秦王不要找借口逼走吕不韦罢了,这样一个老人,即便有错,但是他的功劳如何掩盖过去?天下百姓无不赞颂的吕不韦,即便有错,又何以致死,史上的吕不韦之死,那是秦王掌控欲的产物,绝非吕不韦之过!
王者都这样,你要是想明目张胆从他手里分走权利,他就会弄死你!历史上的吕不韦就是遭了这一灾。
“既如此,待他真的心灰意冷不愿理会政事的时候再说罢!”秦王眼中的朦胧恨意渐渐散去:“就如将军所说,吕相与寡人那是师生情谊,若是寡人做的太过,也是不该!”
韩震强忍着提到赵姬的冲动,因为他害怕又把这个年轻人心里的火药桶给点燃了,本来撩拨君王心理就是在玩火,即便他对自己忽悠的水准还算满意,但是淹死会水的,打死斗嘴的,他可不想引火烧身。
“韩卿,私事已毕,还是谈谈国事罢!”秦王经过一番思量,脸上有恢复笑意,比起以往也真诚了许多:“韩将军竟是不知,作为君王,很容易因气行事,若是遇到一如同赵王一样的老王,岂不要遭殃?”
“秦王豁达,岂是那垂垂老矣的赵王可以比拟?”韩震也是从低沉气氛中走出来,先是恭维一句,才接着说正事:“那现在就说说正事儿,秦国,想要咩六国,即便是此时就进行,难度也不大,秦王与诸公都是知道的!”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