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通天大道(2/2)
古代重孝,也尊敬祖先,寻常老百姓逢年过节都要上坟,何况帝王乎,为了让后世祭奠,墓寝上方碑、文、台、宇一样不能少。
我继续说,“要么是墓主人有通天本领,要么是老天爷开眼,陵墓建成后,这里就发生了巨变,整座陵寝就跟活化石似的被保存了下来。”
张敏终于露出一抹微笑,赞许的点点头,三人沿着平坦的神道快速向前,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镇陵兽的脚下。
远看有卡车那么大,近处一看不亚于两栋连体别墅,而镇陵兽的两个前爪,其实是两排石阶,仰头看去,石阶直通镇陵兽脑袋,那脑袋上也设有神台,看样子这应该是个祭祀结构。
兽身腋下等位置,还挂着没有融化喷出的冰渣。我本打算先上镇陵兽脑袋上看看,站得高看得远,兴许能看出什么端倪来,一转头,发现张敏蹲在兽爪下,正用工兵铲刨着什么,也凑上前去一看,居然是一块立在两条兽爪间的石碑。
我把装备给阿布拿着,自己也抄家伙弯腰帮忙,很快将石碑上的薄冰铲除,一副墓铭样的东西呈现出来,文字本就是种传承,尤其是在这种未知古墓中,如果能有文字记载,对于了解这里十分重要。
石碑很小,碑文也不多,看字的形体应该是隶书。
张敏凑着头去看,“小篆字体演变的隶书,东汉年间不会有错了,刚好和那些鬼船年代吻合。”
“写的什么?”我急问道。
“不认识。”张敏的直接,让我哑口无言。
我惊讶道,“不认识?隶书你会不认识……”小篆是由线条组成的,晦涩难认,尽管如此张敏老陈这些人肯定认识,到了隶书,那更简单了,它已经出现形体比划,可以说是我国书法体系的巨变,隶书字体已经和我们现在写的楷书一致,只是字形有出入。
张敏哼了一声说,“那你来看。”
既然是隶书,怎么可能不认识,而且还是一个都不认识,光是这些偏旁部首,我扫上一眼,就觉得眼熟。可真当我趴下去辨认的时候,怪了,字字这么熟悉,字字又都不认识。
我揉着酸疼的脖子疑惑的说,“还真是一个都不认识。”想了想又说,“这会不会是古代的异形字,故意写成这样的?”
张敏叹了口气钻出兽爪,拍拍身上的冰渣说,“别看了,即便你认出来,也是个错别字,没有意义的。而且你不觉得这个字……眼熟吗?”
我回头瞅了一眼,自言自语道,“熟倒不是很熟,挺像日语的。”
谁知我这么一说,张敏居然点头了,“不仅是像,感觉就是的样子。日语我虽然不大懂,但字形和汉字类似,有些圆润,恰好又像隶书的一部分。”
我笑道,“难不成墓里还是位‘太君’。”
“不知道,不过也有可能,在古代,日本和南方一些地区类似,都是蛮夷,何况东汉已经有船了。”张敏沿着镇陵兽往后转去。
我们拿上装备也跟了上去,阿布刚还沉浸在大自然的惊叹中,现在稍微回过神来,问我说,这古代墓葬建成后,这里就冰封了吗? 8(.*)笔88±,o
我解释说,“古代是农耕社会,朝代更替,历史轮转,本来就和气候变化有关,我记得东汉后期恰好就是古代的一个冰期,赶巧,陵墓建成,冰期来到,刷的一下子冷冻了。”
张敏笑着说,“哟哟,老唐看不出来最近学问长了不少哦。”
“博古通今,这一向是我的优点,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开玩笑说。
张敏用铲子头磕碰着镇陵兽的石质身体,对我们说,“古代的繁荣昌盛期,确实都是温暖期,而寒冷的冰期则是战乱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金起义,三国乱战,这是历史上第二个冰期。”
说来有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朝代中,秦汉,隋唐,宋,明,中原大一统时期是温暖期。而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宋金打仗那会儿又都是冰期。张敏说,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都居住在草原或隔壁上,匈奴、突厥、契丹等等,北方一旦遇到冰期,草原枯竭,少数民族必定南下冲击中原王朝,所以历史上寒冷的时期,不是战乱纷纷,就是少数民族统一中原,特质元朝、清朝。
随后,张敏又给我科普道,中国一向是北方中原地区富足,经济中心第一次南移,是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那会儿就是个小冰期,中原的人大范围迁到南方,所以南方才富足起来,一直到现在。
说到这里,张敏自己反倒愣了一下,有些惊异的看着我说,“所谓的冰期,其实就是亚欧大陆内陆著名的西伯利亚高压带南移,使整个华夏大范围降温,贝加尔湖不就是处在西伯利亚吗,为何东汉的墓葬偏偏选在这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