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渐入佳境(2/2)
江凡现在的苦恼也只是身份问题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稿件薪酬这种账面收入还是可以取得正式记者的同等待遇的,车马费情况还要看有时跑那条线了,至于别的,江凡即使已经知晓某些门道,现在还不敢真正开展,那是需要足够手腕的,江凡自认还不够格。
一般而言,江凡这样的新人做的事情其实是从打杂开始的,然后逐渐地参与到报社的运营中,以此达到熟悉报社流程的目的。
但是在江凡的努力下,他在起始阶段对于报社认知的程度做到了相对熟悉的阶段,这是件好事,意味着更快地掌握报纸这种重要媒体的规律,更好地融入报社里。
江凡做新闻稿很快就有模有样了,采访部里也算是认可他的能力了。
外人看来,江凡是个很有人缘的记者,不仅是同事,同那些被采访人的关系也非常的亲密,江凡即使做完报道,也不会就此翻过篇章,而是经常同他们联系。
采访部主任郭子来偶然一次就因此过称赞江凡,说到江凡能够同被采访人保持联系,这是拓展人脉的基础,也是记者要修炼一辈子能力,当时还语重心长地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
这一段时期的江凡是一个热心活跃的人,相对于普通的实习记者,他算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即使如此,在报社里那些资历较浅的人面前他也总是非常的谦虚上得好学,平时的工作中从事总是抓紧时间请教各种问题。
说实话报社的人都是有一种好为人师的态度和爱好,不仅乐于回答问题江凡的问题,也赞赏着了江凡虚心好学的态度。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一致认可江凡是一个天生适合吃记者这种饭的人了。
报社是一个并不完全讲究资历地方,像江凡这样的能力足够的人即使是个实习生,也能很快的就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江凡已经能够独立的出稿了,有时也在做独立的采访和报道。
不过令部分人称奇地是,江凡做的东西似乎总是很符合报社的主任和编辑的心意,所以江凡的毙稿率并不高,考虑到江凡进入报社的时间并不算长久,这个事情,也足以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了。
至于江凡平常主动请教问题,甚至求助到主任等人头上,那不是很正常嘛,新人有求知欲可是一件好事。即使有人,看到江凡经常出入几个主任的办公室,人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认为江凡是在请教一些工作上的经验,就好像他经常同其他的资深的记者和编辑所做的工作一样,这也符合人们对于江凡的认知----一个一个勤奋、努力又善于虚心学习的新人。
事实上,即使是那几位主任副主任他们心里面也莫不是如此想着,也许只有江凡一个人知道真相,但是他又怎么会说出来呢!
所以最后造成的结果总是,让人们感叹着江凡对于新闻报道的天赋,每每江凡完成采访后,同报社这些人谈论完稿件后拿出的成果总是切中要害,因此江凡屡屡完成着高于平均水准的作品。
人们也因此更多惊叹着一个新人的所可以达到的成就。
唯有编辑部的一干人手倒是酸溜溜的开玩笑,称编辑部流失了大才啊。
江凡听到这种消息,很谨慎地保持着立场,不敢置喙,他可太明白报社里前一段时间采编分离正式确定后的人心了。
不过看来,报社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原本高层强力推动,效果显现后,报社里已经逐渐认同了这次的改革了。尤其是在报社里大部分中层也开始坚定地支持这件事情,看起来改革大势已经是浩浩汤汤,无可遏制了。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