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鉴宝-- 求收藏--求推荐啦!(2/2)
李志这会也对王浩明没信心了,抹着口袋里的那张卡片,暗自在心里嘀咕道。
杨伟鉴定完毕之后,就把手链还了回去。
罗峰接过手链笑了一下,正要说话的时候,吕老爷子先开口了,“小罗,这东西是你的,先不要说出真假,等大家都鉴定完一个物件之后,咱们再一起评定。”
罗峰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脸上笑容不减,在杨伟看来,罗峰的笑容应该是对自己刚才那番话的肯定。
心中愈得意了起来,眼睛不由向坐在对面的罗雨薇看去。
却发现,罗雨薇从罗峰手里要过那串手链,也在仔细打量着,应该是被自己刚才的描述打动了,于是开口说道:“罗小姐要是对这一类的珠宝感兴趣的话,有时间我倒是可以帮您介绍一下。”
罗雨薇闻言抬起头来,放下了手链,看了杨伟一眼,脸上罕见的露出一丝笑容,说道:“谢谢杨先生的好意,相信以杨先生的鉴赏水平,贵公司一定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罗雨薇平时固然是冷若冰霜,但是这一笑起来,整个房间中的男人无不有一种春回大地,阳光明媚的感觉。
罗雨薇所展露出来的的刹那风情,让正对着她的杨伟更是心旌神摇,色授魂予,一幅猪哥摸样。
“好了,下面就轮到小王了。”吕老爷子并没有受到罗雨薇的影响,出言将此次鉴宝活动进行了下去。
王浩明闻言也站了起来,其实在杨伟鉴定那个手链的时候,他就开始打量起方桌上的物品来。
观察了半天之后,似乎只有吕掌柜带来的东西,自己还能分辨一二。
说老实话,让王浩明鉴宝,纯粹就是赶鸭子上架,有点强人所难了。
王浩明和自己店老板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知道古玩这行当,不是说多看几本些理论知识就能撸起胳膊上阵的,这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大量的接触实物。
不过就算那样,也是会经常打眼上当的。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每到古玩开始盛行的时候,假货赝品也随之就多了起来。
在中国近代,民国初年那会算是古董的一个兴盛时期,那时候孙殿英,张宗昌等军阀先后盗掘了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等人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的宝贵文物。
再加上溥仪等人监守自盗,从皇宫中也流出了不少稀世珍宝,一时间民间收藏大兴,甚至许多国外的投机分子也来到中国大肆收购文物。
而造假仿古也在那时流行起来,著名画家张大千就是位善于摹仿的造假高手,他所仿石涛的画,真假难辨,可谓之一绝。
其后的十几年间里,中国大地上灾祸连连,兵荒马乱,虽然还有极少数人在关注保护着一些珍贵的国宝,但是人们那会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有谁拿这些东西当宝贝呢。
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珍贵的文物流失到海外,这也让日后国内的一些专家们痛心疾首。
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日益提高,娱乐文化生活逐渐的丰富了起来。
而退出了人们眼线将近半个世纪的古董艺术品热又开始慢慢升温,到了世纪末,喜爱收藏的人数更是直线上升。
仅仅在国内拍卖行一年成交的金额都在数十亿以上,更不要说大部分精品都是在国外成交的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刑架的事都干得出来。”
看到古玩这行当如此火热,很多不法分子也动了心思,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那些盗墓者们也重操旧业,更有一些身怀绝活的人,干脆就做起旧来。
本书来自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