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一朵茉莉花(1/2)
( ) ( ) 但接下來的采访 却遇到了麻烦、阻力
这些抵抗组织领导人 都是虔诚的教徒 笃信伊斯兰教 正好赶上穆斯林古尔邦节 有的忙于过节 有的干脆到麦加朝圣去了 有的约好了采访时间 又因抵抗组织之间互相倾轧顾不上了 这让采访组很受伤 也隐隐多了另一层担忧
1982年6月 北极熊第40集团军参谋长格利高利扬茨少将 指挥包括103空降师4千伞兵在内的1万多重兵 血腥围剿“潘杰希尔雄狮”马苏德 此役抓获游击队2百人 摧毁了马苏德的武器库并查获记有5200人的圣战者组织名单 其中潜藏在喀布尔的113人全被逮捕 马苏德侥幸脱逃 但从此一蹶不振
此战对抵抗组织震动巨大 从这次围剿开始 一直到战争后期 所有抵抗组织都避免与苏军正面对抗 为挽回败局 cia组织各**事专家 指导**武装开展游击战 同时 利用宗教力量 拉拢苏军内部的穆斯林 通过地下渠道向北极熊境内贩运毒品 在北极熊各穆斯林加盟共和国 制造民族事端 煽动暴乱
第40集团军迅速还以颜色 开伯尔山口峡谷和白沙瓦分别受到斯贝茨纳兹和克格勃“闪电”分队血腥袭击 使各抵抗组织再度陷入内外交困之中 **武装七大派别 内部也因种族、派别、部落和后台不同 从此陷入无休无止的内乱、内斗之中 甚至相互残杀……
战后这些人怎么办 中亚还能有宁日吗
随着“采访”的逐步深入 这念头一直萦绕在虞松远心头 整个采访组 忧虑的气氛愈來愈沉重 让众人喘不过气來
并非所有的“领导人”都拒绝采访 令采访组惊喜的是 城市圣战者联盟主席卡米尔夫少校 不仅沒有去朝圣 而且主动派人來接洽 表示愿意接受“独立之声新闻社”的采访 而且 是独家新闻专访
虞松远和毛虫等人 怕他改变主意 采访组迅速应约前往
夏宫位于新城区 是全白色花岗岩建筑 既有高大巍峨的欧洲庄园古堡风格 同时又有阿拉伯伊斯兰圆顶尖塔建筑风情 在它的四周 是一座座高大的欧洲建筑群 如坎宁安庄园、白沙瓦大钟楼、白沙瓦音乐大厅、m英法德各国领事馆等等
1757年开始 整个清真之国随天竺成为英国南亚殖民地 在整个殖民时代 白沙瓦是英国在天竺北部的统治中心 为了与俄国争夺中亚 英国人修建了白沙瓦通向开伯尔山口的铁路、沙石简易公路 建设了白沙瓦新城
穿过山口的铁路 连接贾姆鲁德与靠近山人伊斯兰共和国边界的伦迪科讷 1925年正式通车 途中有34个隧道 94座桥梁和涵洞 使该地区交通环境大为改善 白沙瓦新城很多欧式建筑 均建设于这一时期 夏宫与白沙瓦总督府一样 都是标志性建筑
卡米尔夫少校是一个近四十岁的中年军人 象清真之国上流社会的所有人一样 不拘言笑 服饰一丝不苟 他沒有穿军装 而是身着严谨的灰色西服 扎着深红色的领带 留着漂亮的小胡子 手里优雅地挟着雪茄
采访中 少校面对摄像机镜头 侃侃而谈
他介绍了他的抵抗组织抗击入侵者的情况 揭露了入侵者的暴行 表达了抵抗到底的决心 “我们绝不接受外來统治 不承认卡尔迈勒傀儡政权 我们要为山人伊斯兰共和国的独立 而战斗到底 ”普什图男子那种桀骜不屈、血战到底的精神 给虞松远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采访完 在夏宫高大恢宏、金壁辉煌的宴会大厅内 少校和他的美艳夫人加西亚 用鲜花、美酒 热情地款待了采访组一行 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酒是被严格禁止的 但在夏宫 却完全不受此约束
宴会开始前 夫人还热情地邀请新闻界的朋友们 参观了夏宫
少校夫妇住的三楼会客厅内 布置的最为特别 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墙上挂的是盾牌、匕首、剑 夫人介绍说 这些是英国骑士们的装备 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桌上还摆着黄铜制的烛台 古色古香的壁炉里燃着熊熊的火焰 但火苗却纹丝不动 原來这是一个电炉 做成火焰的形状 借以代替过去烧壁炉用的木柴
席间 八名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山人伊斯兰共和国少女 在乐队的伴奏下 还跳起了热情洋溢的民族舞蹈 宴会的** 是邀请著名艺妓谢尔娜现场献唱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