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2)
武功县处关中平原西部,属京兆郡,靠武功山,依渭河水,土地肥沃,民风淳朴。
初冬的早晨,东方一轮红日旭旭升起,万丈金辉撒在渭河的冰面上,闪着耀目的光芒,两岸是一望无垠的麦田,墨绿色的麦苗才刚没过马蹄,饶是天寒地冻,却不耽误他们生机勃勃。
一人约摸二十四五岁,穿着件深灰色袍,笼着手,沿河漫步走着,口中呵着大团大团白气,脸上挂着富足的浅笑。他叫刘文静,武功县杏镇人,准备在镇上办个私塾,这日是去县城采办一应所需物件。
刘文静走的不疾不徐,小半个时辰便到了武功县城,天气晴好,到县里来的人不少,进了城门不远处,便是个卖早点的摊子,生意很好,已有不少食客,刘文静找个位坐下,要了碗粟米粥,一笼包子。等的功夫,便打量着城门口来往的人流,两个兄妹夹杂在行人中,那通身气派,煞是显眼。
两人共乘一匹骏马,那马通体乌黑,神骏非凡。
男子十*岁模样,剑眉飞扬,目似丹凤,乌瞳若潭,面上淡黄色皮肤,轮廓分明,英气逼人。腰挎宝剑,着玄色袍子,乌发若墨,束发的银冠熠熠生辉。一手挽缰,一手揽着胸前幼女。
那女孩十三四岁模样,肤色白皙,一张面孔粉雕玉琢,煞是清丽可爱。着月白绫袄,浅绯褶裙,柔荑纤白莹润,握着枝红梅把玩,一脸童真未泯。
刘文静心里暗暗赞叹,果然隋时气度,人物俊逸。还欲再多看几眼,那兄妹两个骑马驰出人群,到了宽敞处,便一溜烟去了。
“客官,你要的早点。”老板端上热气腾腾的粥与包子。
刘文静收回目光,谢了句,趁热吃了,付过钱,便沿着街道一径走去。
武功县虽然不大,却是商铺林立,市井繁华,通过这一斑,足可窥大隋举国的繁荣气象。
冬日的日光暖和而不灼热,人也不由变得懒散起来,刘文静慢悠悠走着,不时驻足看看问问新奇的货品,商贩都热情招呼,他先在书店里买了几套《诗经》,《国策》,又在字画店里买了笔墨纸砚,挑挑选选,买齐时已是午后了。
刘文静出了字画店,因淘到了块好砚,心里欢喜,正要找个酒肆喝两杯,一眼瞧见前面街角处围了好些人,人群里传出阵阵叫好声。
刘文静携着书快步走了上去,站在外围,垫着脚望去,只见一个少年在人群中央舞剑,行云流水,风生水起。群情激昂,喝彩声一声胜似一声,震耳欲聋。
刘文静仔细一看,正是早上在城门口见到的那少年,不由便朝人群里挤了挤,喝了声彩,那少年一通剑舞罢,抱拳团团行礼,道:“各位父老乡亲,小子不才,拳绣腿,献丑了。”
便有一个汉子抛了几枚铜板过去,呼道:“舞剑的,赏你的。”
那少年一眼瞥见,挑眉一笑,伸手接了,却走过去递还给了那汉子,拱手道:“多谢大哥厚赐,小子潞州人氏,远道而来,实是为了寻人,各位乡亲,可知道贵地一个姓李名渊的相公住在那里?”
刘文静心中一动,姓李名渊,可不是李渊吗?
围观众人多数不知,有的摇头,有的摆手,少年见状,脸上殷切之意渐渐褪去,还剑入鞘,拱手道:“多谢了。”
刘文静上前一步,道:“小哥要找的可是陇州刺史李渊李叔德?”
那少年一双乌眸陡然一亮,“正是,先生莫非认识?”
刘文静摇头道:“倒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过此人。”
少年答:“原来如此。”
“在下刘文静。”刘文静抱拳一礼,先道出自家姓名,实是想知悉这少年身份。
少年回了一礼,“在下潞州单通单雄信。”
刘文静十分震惊,原来眼前这位便是单雄信,那他要找李渊,莫非《隋唐演义》中说他与李渊有杀兄之仇,竟然不是讹传?可是据那书中讲,不是李渊赴晋阳任时才结的仇吗?这时间可不对。刘文静想到此处,道:“小哥,我看这都晌午了,不如我们找个酒楼,一边吃一边谈,如何?”
单雄信扬眉一笑,道:“雄信也正有此意,刘先生稍等,待我去那边领过家妹来。”
刘文静把肩上挎包换到另外一个肩上,稍事休息,不多时,单雄信引了小妹过来,那女孩手中的梅早丢了,正握着根葫芦。
单雄信指着刘文静道:“婵盈,快见过刘先生。”
单婵盈忽闪着大眼,围着刘文静转了一圈,站到他面前,道:“大叔,你是做什么的?”
刘文静哑然失笑,自己这身打扮是有多老,这小丫头竟然管自己叫大叔,“我啊,一介腐儒,这不,进城买了些书,准备回家开私塾呢。”
单婵盈想了想,道:“那你可以教我读书吗?”
刘文静道:“你想读书?”
单婵盈看了看单雄信,努着嘴道:“我不爱跟他那样,只会舞刀弄棍,做个粗人。”
刘文静又被这小丫头逗乐了,回头看单雄信,他也正在发笑,显然对这个妹妹是又疼爱又奈何不得。含笑道:“好啊,我就收了你这个学生。”
单婵盈跳着笑说:“太好了,太好了,对了,夫子,你总共有几个学生啊?”
刘文静愣了下,讪然道:“暂时只有你一个。”
“奥。”单婵盈似乎有些失望,垂头想了会,又要问别的,单雄信道:“好了婵盈,我们与刘先生吃饭去。”说着一把抱起妹妹,大步向街对过走去。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