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沿长江而上(1/2)
作为一国总理,段芝泉不可能一直在东南呆着,哪怕东南有很多东西值得他研究。所以,在既定的考察日程结束后,他不得不回他的京师。</p>
但是,段芝泉走了,各省的考察团又来了。</p>
“二次革命”后的东国,除东南外,袁大总统也算是一统。如果袁大总统不折腾,这种江山一统的局面,也许能维持很久。但只有岳山知道,这种和平而良好的局面,将被袁大总统自己给葬送。</p>
段芝泉带着中央政务考察团到西南,等于是给了各省一个“许可”,那就是各省可去东南考察、学习、借鉴、合作。</p>
段芝泉没有考察之前,虽然各省民间与皖省多有接触,岳山的成就以及岳山的地位在那儿摆着,没有哪个地方行政长官或督府不羡慕岳山,所以他们也想比着葫芦画个瓢。但此前,他们只能有这个想法,却不敢付诸行动,最多民间往来,因为他们怕惹怒袁大总统。此前虽然有些省份不怕惹怒袁大总统,譬如赣江的李烈钧,但他们属于民党一脉,对于岳山恨之入骨,对于岳山新政亦不屑一顾。</p>
现在好了,段总理带队到东南,等于是打开了与东南合作的绿灯。当然,亦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二次革命”后,各省都督都是袁大总统任命,而袁大总统一系,虽然也有诸多毛病,但整体上比民党一脉却更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对于如何发展各地经济,发送民生,亦更有想法。</p>
各省考察团来东南,岳山还是非常客气,来的时候有一次欢迎宴会,走的时候有一次欢送宴会。东国人的人情事务往来,岳山溜熟。</p>
对于如何与各省构建一种“共创共享共荣”的关系,岳山在与段总理会谈时已经拿出了方案原则:即岳山与各省的合作,只限于经济、交通、民生、教育、文化等方面,而绝不与其他各省定立政治或军事联盟,东南之军工产品,没有中央政府的同意,绝不卖给各地方势力。</p>
岳山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所以段大总理在谈到袁大总统很关切这些问题时,岳山立即表态,绝不给大总统和总理添乱。</p>
也因为这些因素,各省考察团来东南之后,岳山主要在交通与工商两项,与各省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p>
特别是交通。东南之交通,在民国初年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长江水道。根据资料,在民国时代,枯水季节,500吨货轮可通达巴蜀的嘉州,1000吨货轮可达巴州,三峡以及常年通3000吨货轮,武昌以下常年通5000吨货轮,而安庆以下,基本可通万吨货轮。</p>
但是,有天然的黄金水道,不等于就有交通。东国由于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对于土地之上的事业,向来比较重视,对于水上的事业,向来比较轻视。即便是后世的21世纪,长江水道依然没有完全发挥出他的作用。</p>
譬如著名的三峡工程,使得5000吨级的货轮可常年到达巴州,但是,三峡大坝的船闸设计通过能力却严重不足,上行船只至少需要等待60小时,下行船只至少需要等待30小时;更多的货物需要“翻坝”,即到了三峡大坝处货物走陆路汽车运输上下,过坝后重新装船,严重阻碍了物流与经济发展。</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