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千金买马骨(上架1更)(2/2)
也因为如此,冯如回国,是2艘5000吨级的货轮外带一艘3000吨级的货轮运货运物。仅各类设备、物资,包括钢铁在内,冯如就在密西西采购了上万吨。
至于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让岳山小小地高兴了一番,因为冯如请来的工程师级的家伙就有30余个,骨干技术工人级别的就有200余人,这些家伙,散布在机械制造、飞机制造的各个环节,远超冯如本身的技术水平。
冯如的水平是高,但他又要做这一个环节又要做另一个环节,使得整体效率显得并不高,但这两百余名工程师和骨干技术工人,却可以分别重视某一个环节或方面,其熟练度和技术水平,就单方面来说,绝对不比冯如差,而且别人的数量多啊,所以合起来其力量不可小觑。
说起来,一战前的这段时间,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在价格上颇有些不太划算。但是,一来东国根本就没有这类人才,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引进,而且早引进就早发展,早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二来岳山是要打一个时间差,只要在一战爆发前,能够生产出投入实战的飞机,那此时多支出的那点工资,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到时向交战双方一展示自己的先进利器,马达,那银子还不是哗哗地流来啊!
当然,岳山的想法并不是如此简单。
他要以冯如带回来的这批人,做几件事。
第一件就是建一个标准的飞机制造厂,要知道原时空冯如在南粤省建立的飞机厂,总工程师及各类总负责人就冯如一人,其余的则是冯如的助手,技术人员总数不会超过5人,冯如试飞出事后,那个飞机厂差不多也就从历史中消失了,并未成长为东国或南粤的神马飞机公司。
第二件则是以这些人和后续聘请来的人,建一个或几个机械研究所,根据这些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或兴趣研究方向而设立,这个时代的柴油机、汽油机等内燃发动机刚刚起步,并不特别复杂,此时追赶真心不太难,如果到了后世,可能发动机缸的耐高温问题,东国的研究人员三年五年都解决不了,事实上是几十年都解决不了,或许高温可以解决,譬如火箭发动机就解决了高温问题,但是温度上去了,飞机发动机的耐久度又下降了,所以,东国最先进的发动机能够装上火箭,但却装不上飞机。
第三件则是让这些人中拥有一定口才的家伙去上课,也就是说岳山要以这些人为最原始的教师,建一所小规模的机械学校。机械学校,这个时代的东国已经有了,但其实力与规模都跟不上岳山的需要。特别是最先进的航空机械人才,国内绝对是空白。
第四则是把这些家伙当成一个样板,上演一场“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只要这些家伙里的某些人,有了确切的研究成果,岳山就会给予重奖,同时在全球媒体上给予“造星运动”,神马东国重视人才啦,神马东国遍地是黄金啦。
说起来,岳山亦很重视最后一点的示范效应。后世,岳山只看到东国的各类科技人才,在世界各国的工业与科技机构里展示才华,为他国作贡献;这一世,岳山也希望世界各国的科技人才,通到在东国的工业舞台上展示他们的才华,一并展示东国远超世界的科技研发能力以及对于现代科技人才的尊重。
本文来自看書罔小说
<dd id="foottips"></dd><dd class="tags"><b>tags: </dd>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