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平度知州周思兼(2/2)
白庆丰、李羡二人不敢担搁,白庆丰拿起信件去找赵期昌,李羡则去书架上,将与平度州有关的资料、以及现在的账册资料一扫而空,抱着通过复道来到钟鼓高台三层,又顺着软梯爬了上去。</p>
钟鼓高台上,赵期昌手握着周思兼的信,面北站立在垛口前,看着营中操训的五百捕倭军,眉头跳着,等李羡上来的声音传来,他头也不回,道:“周思兼乃新任之官,平度灾情不可听信其一面之词。传令,飞骑探查平度州内情况。”</p>
不可不想因为一个新官没经验,因为错误信息而出军,这对军中士气、对自己名望的挫伤太大。何况,周思兼的话语本就不合法,他没资格调动赵期昌!赵期昌若出军,这可是夸辖区用兵,被人弹劾丢官丢脑袋纯粹是活该!</p>
别说周思兼是赵凤翼可能的朋友,就是赵凤翼本人来信,赵期昌也不会贸然发兵!起码在朱应奎点头发令前,赵期昌敢领兵去莱州府地界,那就是自寻死路!</p>
哪怕朝廷不计较,但一个敢无令、夸辖区用兵的军将,今后也没人敢用,因为你坏了规矩!</p>
军将率兵追击敌寇,追到辖区边境你勒马不前,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没人会说你什么。你若敢追过界,别说军功了,就是官职都难保!</p>
这就是大明朝,在朱元璋的规划中就是一个监察机构一层又一层,一环套一环,一个体系督促另一个体系的大机器,你干你权限内的事情就行了,若越出权限,会被其他运转中的零件给击碎!</p>
赵期昌发令,白庆丰坐到桌案上提笔书写军令,今日充当贴身卫士的陈明心取出赵期昌的两方官印,一个是都司府都指挥佥事印,一个是朱高守备将军印。</p>
赵期昌扫一眼令文见一字不差,微微颔首,陈明心这才用印。用印后,陈明心掏弓搭箭,箭上绑着公文,李羡敲响铜钟,一连三下。</p>
三声钟响,陈明心将公文一箭射到北边校场,当即被执勤军官捡走,开始执行这道军令。</p>
赵期昌看一眼李羡抱来的资料,道:“都算算,以现在的钱粮,可以再收纳多少丁壮做事。另,去公函于朱师处,询问此事,将这位周知州的信也一并送去。”</p>
白庆丰继续提笔,这问的是公事,没必要赵期昌提笔。</p>
李羡则坐到一旁,开始拨打算盘,片刻后抬头道:“秋收前,最多八百人,若要稳妥,不若以六百为限。”</p>
此时朱高城做事的丁役远远不止卫里动员的四千人,还有近两千招远县灾民、匠户丁壮。一个丁壮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丁壮在这里做事,就代表一户人生活可以维持。</p>
赵期昌听了摆手,浮现怒容:“少了,算算给出三千人,还需粮秣几何?”</p>
李羡连算盘都不拨了,垂着头看一眼数据,已看出问题所在,语气不爽道:“最少两千八百石。”</p>
赵期昌一脸了然,低骂一声:“咄咄怪事!”</p>
他骂了这一句,检查白庆丰所书公函,没问题后继续由陈明心用印,发出。</p>
一个新科二甲进士直接下派就是一州六品知州,这他娘的是什么背景还用再说!赵期昌越觉得这里头是望不见的浑水,而他又因为名声问题,被动倦了进去!</p>
他所骂的,白庆丰也反应过来,不由脸色一青,险些让姓周给骗了!</p>
新科二甲进士在中枢六部当六品主事不算多离奇的事情,直接下派一州知州这个握有实权的正六品就不正常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理政经验!</p>
何况,到了何等窘迫地步,朝廷才会派遣一个新科进士去一个受灾严重的地方去当主官?难道,朝廷真的就找不到合适的老官?</p>
为什么,派一个新丁去救火!</p>
这种大背景,山东巡抚彭黯都不敢得罪,可这个人却一副热锅上蚂蚁的姿势,向各处求援!想干什么,已经很明显了!</p>
这个新丁还开口要效仿招远,派人来赵期昌这里做工。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抽调灾民中的丁壮去做事,最起码可以将灾民作乱的几率、破坏力降到最低!</p>
可平度州,难道官仓里连几千石粮食都无?非得让灾民跑得远远,来赵期昌这里吃饭!</p>
在赵期昌看来,这是一个局,一个老人培养接替者而布下的局。他赵期昌不是这个局的目标,只是旁观参照物,他能做的就是配合,而他事后也能得到该有的好处。</p>
而那位姓周的平度知州周思兼,则会因为处理了如此‘棘手’的问题而名声大噪,进而平步青云!而这一切最大的好处,都是这位姓周的!</p>
赵期昌恼怒原因也简单,则是因为毫不关己的一件事,那些人硬是要把他套进去。当黑脸、当红脸?他又不是傀儡布娃娃,凭什么任人摆布、装饰!</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