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戚继光的变化(2/2)
高台顶上,遮荫避雨的亭盖还未修建,只有一座大鼓,一座大铜钟分列左右,这里也是今后城中的钟鼓楼和动员军令发布地。</p>
赵期昌今日一袭坎肩号服,黑底红笔十分的笔挺,盘坐风口对着火堆添加柴木,一头金黄色羊搭在火堆上,擅长烤羊的陈明理不时转着。</p>
戚继光爬上来,拍拍身上尘土,拱手正要见礼,按品级,赵期昌现在正三品,比他正四品卫佥事高两级。实际上来算,戚继光还挂着掌印的头衔,与卫指挥使一般,也就比赵期昌低半级罢了。</p>
赵期昌歪着头露笑摆手:“戚兄来访,就不来这些虚的,都是自家兄弟,随意就好。”</p>
戚继光也不愿意给以前部下的部下行礼,只是轻轻抱拳点头,坐在马扎上扭头四顾,这里比周围平地整整拔高五丈,隐约可见西边三十多里外的中所轮廓,更别说周边景色,可谓是一眼尽收眼底。</p>
他点着头,十分感慨道:“朱高城一旦修好,这一片区域可得百年平安。”</p>
的确,只要夜里烽火,白天狼烟烧起,这里就能察觉。</p>
他观察着赵期昌,赵期昌也观察着他。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赵期昌虽然没去过戚家,可赵期昌能影响卫衙门,每月月底给戚家发俸禄、各种补助给的都是实额,论收入,比他在时整整翻了一倍多。</p>
他爱惜羽毛,做什么事情都按着规矩来,可赵期昌不管那么多,宁愿给都司府的少一些,也要给卫里的实职军官把俸禄发个全额。</p>
赵期昌没从戚继光神态中看到什么不满或旁的感情,只是人比之前瘦了整整一层。戚继光也在观察赵期昌,没有他想象中的少年得志的张扬,有的还是原先那种水一样的平淡。</p>
相互看着,两人嘴角翘起同时发笑,赵期昌摇头笑着:“常听人说河间府戍卫海边如同天牢,看戚兄风采,不改本色呀!”</p>
戚继光也笑着,摇着头眼睛眯着:“背后是泥沼,眼前是望不尽的苦海,也确实难熬。不过,卫里兴兴向荣,每次收到卫里的信件,也是一件乐事。”</p>
赵期昌听了笑着努嘴:“与死物打交道易,难的还是与活物打交道。两淮、晋南那边,此次又有大动作。说不定,小弟弄不好也会去与戚兄做伴。”</p>
戚继光纯粹是倒霉,他与赵期昌都是两不相帮,只是他沦为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而赵期昌,半年时间下来,也不需要做猴了,有了其余退路。</p>
对于赵期昌的自嘲,戚继光只是摇头笑笑:“你已跳出卫里,他们想让你率领秋戍班军也行不通。估计,过两天都司府的调令又就下来了。”</p>
在外人面前都司府什么东西都不是,而在卫所尤其是世袭军官面前,那就是天。</p>
赵期昌往火堆上加了几块干竹片,下巴一扬:“唔……调到西南平蛮,再转调辽东镇夷,然后是西北讨番、最后说不得还要去东南杀倭,这一圈子下来,小弟不死也要脱层皮。故而,已与那些人说明了,若是敢出招调小弟跨省,小弟当即辞职,与他拼个两败俱伤!”</p>
大明四遭就没平稳过,要调赵期昌过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唯有辞职。借口太多了,年幼就是最大的理由,其次诸如生病等等之类的,都是军将常用的手段。</p>
戚继光相信赵期昌这个话,也相信赵期昌有拼命的底气。北曲山贼什么底细,虽然戚继光不清楚,可刘磐、李孟那伙人可是打着镶黑旗辅军旗号回的登州,突然多出一百多的精悍武装,玄成武、朱应奎、王道成与赵期昌都装瞎子,戚继光也就当了一回瞎子。</p>
更何况,以赵期昌此时在江湖上的威望,正要与两伙盐商死磕,谁都讨不了好。所以,有了掀桌子底气的赵期昌,那些人无法令赵期昌屈服,那自然会维持表面的和睦。</p>
想到这些,戚继光心中更为急迫,特别的想练一支嫡系子弟兵。有了自己的嫡系武装,自然也就有了掀桌子的底气,那很多事情也就有资格进行拒绝了。</p>
拒绝就是拒绝,无所谓态度、手段,反正让他们为难的是商人集团,这帮人有利可图自己就凑上来,没必要讲究什么君子断交不言恶语,那帮人看重的就是好处,只有好处。</p>
这也是赵期昌敢在首辅夏言与严嵩之间斗争中下注,却不敢在两者先锋战之间表态的原因。因为不管夏言还是严嵩谁胜谁负,他们清洗的也只是对方核心,是不会也不敢扩大清洗范围。</p>
而这场由盐商引发的先锋战,可不会讲究那么多。毕竟盐商的根本利益在地方,对地方敌对力量的清洗是不余余力的;而夏言或严嵩,他们关注的是中枢,对地方人员不会进行太过激烈的折腾。</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