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分配三三制(2/2)
当然,这是官马是不能明目张胆当私马用的,在备案记录时会将这些官马以委托饲养为名,托付给各家。</p>
这只是初步分赃,各军内部还要瓜分,赵期昌却不需要再分了,他的中军五百捕倭军编制名额都是他赵家的,这批马自然也都是赵家的。</p>
回军营的路上,五个人聚在一起边走边聊,开始瓜分三千石新粮归属。作为主将,职位最高者,赵期昌道:“每名军士五斗,伍长六斗,什长八斗,总旗队官一石。各哨官两石,把总五石。擒杀奸细一人者,奖励三斗。受伤弟兄另发放二斗,马队军士再加一斗,计算一下,大概多少?”</p>
跟在他身后的白庆丰从背后书箱里找到算盘,李羡则找出全军名册开始念:“全军把总八人、哨官十五人、队官三十人、什长一百五十人、伍长三百人,军士一千有二十四人。”</p>
说着翻了几页找到资料继续念:“马队军士一共是五百八十二人,前后各处受伤弟兄一百三十二,无有阵亡、重伤致残者。”</p>
在白庆丰急促清脆算盘拨打声中,李羡翻到军功一项,道:“全军擒杀奸细有二百六十八人。”</p>
清脆急促的算盘拨打声停下,一帮人望过来,白庆丰笑的谦虚:“学生若无算错,总需九百八十七石整。”</p>
赵期昌点头:“另取十三石,拨付于家中生计困难者。”</p>
随后他看向张茂:“丈人,捕倭军若要长远发展,我等将与军士定下规矩。此战收获马匹是官用,就不计入捕倭军收获。这三千石粮食,依小婿的意思不若形成定制,三分之一归军士所有,三分之一归我等各家,另余下的三分之一充作捕倭军发展所用。如采购药材、军服、修补军械等等。如此,今后换了新的道员,我等也好向其交代。若账目不轻,来者又不善,我捕倭军必然被动。”</p>
张茂沉吟思考,赵期昌继续说:“只要我捕倭军帐幕清晰,按着规矩做事,这钱也在各家军士手中,而不是让人抓住尾巴,又不得不掏钱买平安。”</p>
张茂狐疑看一眼白庆丰,总觉得这个年轻人算账的本事绝了,有些不可思议。怀疑赵期昌早有这种心思,之前对军士的赏赐也是早有计较,否则怎么可能偏偏如此的巧合,就在千石以下打转转?</p>
王文泽看一眼刘文清、田启业,嘿嘿一笑:“依我看,此事可行。若无朱道员在上头罩着,诸位抠心问问,我等各家岂能有今日风光?若依某家意思,不若从公用款项中挤出二百石,买几副金玉饰品,送到朱道员那里表表心思。毕竟,我等各家仰仗朱道员多矣。”</p>
他看来赵期昌太过在意张家的看法,若不是张家还有个游击将军,若不是张茂眼睛好使唤早早订了亲,今日张家就不会有卫里第二的地位。</p>
如今卫里实力排序,最强赵家,其次张家,再次王家,然后才是田家、刘家、李家,一字排下去,于家在王文泽看来已不入前十之列。</p>
若没有走出去发展的心思,祖祖辈辈勾心斗角求的不就是家族在卫里的排名么?反正,王文泽是觉得自家运气极好,跟着大赚。从以前排序十几,一步登上去成为第三。</p>
至于争夺第一,他没这个心思,武职上太难,文职上更难;且作为世代姻亲,他有这个心,下面的王家子弟也没这个意。何况连世代姻亲的台都拆,今后谁敢信王家?而第二,就有了寻思的地步。</p>
赵期昌摇头:“表兄这话看轻了师尊,年底师尊将会升调北京。不若到时全军集结,送师尊出境,如此师尊到了京里,说话也有份量,这面子、里子也都就有了。若是送钱粮,会坏了彼此前程。”</p>
军中瓜分战利品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皇帝都不会说什么。这是指挥者与参与者的蛋糕,在北曲山时朱应奎可以名正言顺依着规矩参与瓜分,那种时候都没要,现在更不会要。</p>
何况,就算要行贿,也没必要当众议论!</p>
张茂听着这表兄弟一言一语,似乎根本没有自己发言的余地,又见田家、刘家主事人就带了眼睛、耳朵过来,也不愿意拆女婿的台让人看笑话,就说:“就依三郎。”</p>
见张茂神情不畅,赵期昌也只能说一声抱歉。捕倭军是一个台阶,眼前最适合他的台阶。经营好这个台阶,他才能跳到下一个更高的台阶上。</p>
只有定下规矩,才不会在他离开后导致捕倭军被各家吃垮。这是他的退路,将来从上面的台阶上跌下来,有捕倭军做缓冲,他也不会跌的太惨。</p>
一切,为的只是更好的发展,防患于未然。</p>
实际上的三三分配制,只要他在捕倭军掌事,有和没有基本上没区别,历次缴获他都是如此分配的。但只有形成内部认可的规矩,那军士人人心里就有底了,士气不会过于糟糕,各家也不会在瓜分缴获时过于贪婪进而丢失军心。</p>
没错,捕倭军军士是各家子弟,可这些子弟也有家庭、生计要考虑。你不为这些人考虑,他们又凭什么给你卖命?就凭你是族长、家中掌事人?</p>
这是大明朝的天下,不是宗族门阀的天下,对待子弟兵就要像个样子。</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