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论复套下(2/2)
梁梦龙点头:“是,如将军所想,河套一战只需不过十万精锐。可鞑虏无必守城池,官军出击耗费无数钱粮,鞑虏游牧向北以避战,便能积存实力。更何况,边塞数千里防线,鞑虏可以不守河套,官军谁又敢放弃关卡信地?”</p>
心中推衍着,梁梦龙继续说:“一旦边军出塞,于鞑虏而言避战向北是中策,坚守决战是下策,上策则是相互对子。你占我河套,我则攻入塞内……”</p>
赵期昌已经想象到那个场面,朝野本就了大价钱,满怀期待等待着捷报,结果大军扑空徒耗钱粮,反倒是鞑虏又入塞冲杀。这中情况下,前线文武都难逃朝廷制裁。为了躲避制裁,前线会急着救援各处,让鞑虏牵着鼻子打。</p>
看赵期昌神情,梁梦龙苦涩笑笑:“故而,此番作战,最少要有三路大军,每路最少需要步骑五万左右,才可保证不会让鞑虏逐一击破。而陕西、山西两三千里的边塞,更需最少二十万大军值守,并策应塞外大军。”</p>
“如此便是四五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又该耗费几何?”</p>
提到军费,梁梦龙直接哑火片刻,看着赵期昌:“将军,朝廷实在是没钱打。没钱若硬着要打,白白折损九边精锐,这么缺粮缺饷败仗打完,九边军心也就寒了。”</p>
赵期昌点头,他理解军队的心思,你掏的钱对得起风险,就敢卖命。一旦钱粮不足还逼着你上战场,全线哗变也不是不可能。军里头人人都沾亲带故,若出战军队因为钱粮问题而全军覆没,那他们的族人子弟、朋友对朝廷将彻底寒心。</p>
打仗就如投硬币,一半正一半负。可自身连打仗所需的钱粮都凑不够,还没打就能算是输了一半儿。</p>
梁梦龙则继续说着他的观点,作战目的是收复河套,可打起来以曾铣的态度,恐怕将会失去控制。就怕逼得俺答向瓦剌人求和,引瓦剌诸部东进,造成更大的边防压力。</p>
九十八年前,英宗北狩,京营被瓦剌打的死伤过半彻底残疾,残酷的北京保卫战后,才逼退瓦剌前锋。</p>
这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以大明朝现在的财力去搞明初那种几十万人的塞外武装大游行,实在是为难户部了。</p>
现在与明初不一样,明初边军敢集体向外扩边几百里,扎营后就是一条新防线。现在的边军躲在长城后面,吃不饱穿不暖,怎么打仗?</p>
军队士气不一样,不是高低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明初的军队有傲气,现在的没有;明初的军队调集连军费都不用掏,卫所军内部武备、粮饷自筹,现在的军队要打仗要非巨大的粮饷支出,还要集体更换武备,都是极大的支出。</p>
而朝廷,真的没钱,没钱就最好别打仗。</p>
所以梁梦龙摆出几个条件,这些条件不满足,那这仗就没法子打。</p>
第一是主力战败后有没有后备防御措施?</p>
第二是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战事?</p>
第三是主战派头号人物曾铣指挥作战时,能不能控制住战事走向?</p>
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现在的边军各路大帅有没有必死之心参与这场事关国本的战争?</p>
与赵期昌谈完后,梁梦龙狠狠舒了一口气,一脸轻松:“某是赞成开战的,宜早不宜迟。可衡量国力、军情后,此时不适合复套。今日能与将军讲明白,心中一方大石挪去,可谓茅塞顿开也不为过,着实痛快!”</p>
赵期昌则在寻思这梁梦龙年不过十九,却有如此见地,将来也该是名留青史之人,为何没听说过呢?</p>
应着梁梦龙的话,赵期昌笑道:“众人醉而我独醒,可谓孤寂。我与乾吉兄一席话,也是收获良多。更难得是,我道不孤啊!”</p>
梁梦龙也笑着,只是轻叹:“可惜曾公一腔热血。”</p>
对此赵期昌也表现出一番遗憾,曾铣很受梁梦龙推崇,从他嘴里赵期昌了解到足够多的关于曾铣的正面消息。</p>
初八日时,贾应春与朱应奎抵达潍县,只是顺路要回历城述职,也是送贾应春入京。</p>
城外白浪河边,一片垂柳林子下,举行一场简单的送别宴。</p>
贾应春、朱应奎都不是铺张之人,一场简单的四菜一汤后,贾应春就与梁梦龙乘车离开前往历城,朱应奎稍等一天才会离去。</p>
不将跨辖区作战的捕倭军遣返回去,朱应奎的差事就不算完。反正贾应春到了历城那边,还有不少宴请交际要忙活,能在本月中旬动身都能说是很快了。</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