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耕忙(2/2)
赵期昌摇头:“还是军医不够,本事不行。下回出征,走白家的路子,多找一些医师。”</p>
刘瘸子也摇着头:“东家,这或许就是命。小的在边军时,一个千总里,也不见得能有一个医师,多是老军治伤,药材什么的更是奇缺,都是弟兄们自己采买。”</p>
刘家庄,庄中只剩下老幼在背运黄土,都是堆积存放等春耕忙完后建造房屋所需的。</p>
刘瘸子驾车前往地里,刘家人有力气的都在地里翻地,前头翻地,后面一帮少男少女则在地里拾捡石块,堆成田埂。</p>
刘甲长……唔不对,他家世职已经传给了儿子,这位已经在内部分家,长子一脉留在杨家店,次子、三子都跟着迁徙过来,杨家店那边的家产也全都留给了老大作为补偿。毕竟袭职的一脉,今后子子孙孙都会困死在那里。</p>
这位大名叫做刘世谷,一身汗迎接赵期昌,田间生着火堆焚烧野草,放着粗茶的陶罐煮出的茶汤黑黝黝非常的提神,也能挨饿。</p>
端着白瓷碗饮茶,吃着干馒头,刘世谷讲着:“还需四天才能将荒地开好。春耕时,再翻地播种,也就省力气多了。”</p>
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家主,春耕后,家中劳力要忙着修建房屋,还要种植牧草、各类果树。这事务的确多了些,可否延迟抽丁?”</p>
各家都是初创,要忙的地方太多了。</p>
赵期昌故作沉吟道:“此事,就在月底家中集议中谈吧。不过,余也知道各家困难。自会体谅各家,但分摊下来的其余诸事,也要抓紧时间做好。莫要推了抽丁一事,就荒废了牧草、树木之事。”</p>
余是有点格调上位者的自称,他硬是被赵财、白庆丰等人强迫改的。对待家中附庸,不能再一口我呀咱的,太丢体面了。</p>
刘世谷一听心里大石落下,咧嘴笑着:“家主仁厚,估计等夏收后,家里也就能腾出人手给主家做事。”</p>
赵期昌点头:“无碍的,过几日卫里、府里会陆续拨粮,府里会抽两千徭役过来筑城。这帮人春耕后来,夏收前离去,刚好能顶上各家的缺。这主家抽丁一事,余这才给各家松了松绳子。否则,这事在家中集议,也不好通过。”</p>
随后一一转完各处庄子,赵期昌回到朝阳坡。</p>
现在人力太过吃紧,此前抽来的匠户打造完器具后只留下五十余人还在帮着做事。这帮人多是匠户家中的次子、三子,家中劳力富余也用不上这些人去春耕,留在赵期昌这里就是想着蹭饭,最好混个铁饭碗。</p>
而朝阳坡这边,捕倭军已经刀枪入库临时解散,春耕缺人力,庄子建设也缺人力。</p>
春耕关系家中一年生计,而后续会有两千徭役过来帮着筑城,这么大一笔劳力赵期昌必须好好利用。他可不想一帮徭役抵达后,因为没住的地方而造成不必要的减员,或等这帮人修筑居舍后再去筑城。</p>
朝阳坡这边,庄里左部第三、第四排土屋子已经有了大概,就等上梁后铺草帘子。只有在后续劳力有了空闲,才能持续烧砖、烧瓦进行装饰。</p>
坡上,雪化时就开始萌发的蒲公英顽强生长着,赵期昌举目望去,整个朝阳坡与白石墩之间的田地上,已经开始播种。</p>
今年这片地不种小麦或豆类,种的是油菜,在四月下旬收割后,再种植一茬豆类进行肥田。四周坡地上,去年的枯草已经焚烧一空,近百名少年少女与能做事的老人握着竹枪站成一排,边走边在地上扎洞,后面一帮孩子拿着碗,将苜蓿种子撒入坑洞里,再覆盖虚土。</p>
有些孩子实在是走不动,就趴在地上跟着队伍缓缓前进。</p>
赵期昌看到五郎、七郎也在里头跟着孙孟娘一起播种,咧嘴笑笑。</p>
大建设的乐趣,所有人为一个事情而忙碌,其中幸苦也就算不得幸苦了。</p>
基本上他每天都到处都跑掌握进度,下面一帮人也到处跑,手里都抓着事情,没有一点空闲。</p>
南坡下,老道士也与虚平握着锄头刨地准备着菜地、药田,至于陈明心也赶回陈家庄忙春耕去了。</p>
从下面跑了一圈的白庆丰、李羡一路边走便聊着,这种参与大建设的经验是很宝贵的,两个人也十分投入。</p>
家中所有畜力都跟着人力在开田,而赵期昌的牛车则是特殊,他出行必须有牛车体现家主的体面。否则下面人还会笑话主家,让主家威严受损。</p>
反正这帮人都这么说,赵期昌也只能浪费一头牛,去维护所谓的体面。</p>
而西边的官道上,卫里专门派出的飞骑在赵鼎明的带领下,喜气洋洋赶向白石墩。前面在龙山剿杀倭寇的官职赏赐,终于从何鳌手里下来了。</p>
这人将这道赏赐公文,压了足足快两个月!</p>
而这时候,他才将北曲山剿匪的军功给中枢报上去。军功的确在撤军时商议完成,可省里头还要再议议,现在这种报功速度,已经算是快了。</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