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拜师(2/2)
何副千户低头,道:“还需调养小半月,眼看着正月快到底了,弟兄们都想着春耕的事情。”</p>
赵期昌听了,又看看搬运中的死尸,这就是典型的待遇差别,这些人不幸战死,连乡亲都没能力让他们回乡安葬。只能烧了,带着骨灰回去做个交代。</p>
想了想,赵期昌道:“这样吧,给你们三日时间打扫周边战场。估计栖霞县这边也要出人打扫,三日时间应该能将所有尸躯收敛入葬。这件差事做完,我给朱公说说,给你们留一千人半月军粮。如此,兄弟们养好伤,回家也能有些盈余。”</p>
打扫战场与尸体打交道,绝对是好差事。周围的乡民想要过来在尸体上捡漏,想干都没机会。何况这是冬季,尸体冻结不会腐化,不会像春夏秋那么危险。</p>
“将军高义!”</p>
何副千户拱手深深作揖,周边听闻的败军纷纷下跪磕头,一千人半月军粮,最少也在七八百石粮食。</p>
赵期昌只是摆摆手,双手负在背后,站在山顶边缘,吹着风站了会,便下山了。</p>
收买军心?他感觉这种事情很容易做,只要把对方当人就行了,前提是手里有足够的资源。</p>
中军大帐,热闹非凡,朱应奎坐在主位,左首第一由王道成变成知府大人,第二是戚继光,第三是张茂,右首第一王道成,次席空着,第三是赵鼎明。</p>
赵期昌踏步进来,让帐中宴会热闹戛然而止,一个个都看着披头散发,衣甲染血,脸上一层烟灰的赵期昌。</p>
赵鼎明赶紧起身,道:“三郎,怎不洗漱一番?快去收拾收拾仪容,莫坏了朱公、钱知府的兴致。”</p>
仗打完了,登州卫自然要夹着尾巴做人。</p>
赵期昌拱拱手:“朱公,下官刚睡醒,急着来大帐,不想冲突了朱公。”</p>
朱应奎握着酒壶斟酒一杯,双手举着,站起,露出淡淡微笑:“三郎为国征伐,领锐士折冲在前。此番破贼于一役,三郎当为首功!来,满饮此杯!”</p>
赵期昌入帐,双手接住酒杯,仰头一气饮下,是百酿。</p>
朱应奎抚掌轻笑,环视左右道:“诸位也都知道,本官任事登莱以来,鲜少动兵。去岁十月时,倭寇犯我登州,一路烧杀。本官这才督军作战,而与三郎共事虽短,却也极为爱护这个后生。昨夜破敌之策,三郎与老夫筹谋已久,也算是老幼联手相得益彰。今番,当着诸位的面,老夫欲传衣钵于三郎,还请诸位做个见证。”</p>
钱知府眼皮一跳,这摘桃子未免吃相难看了些,可他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哪有资格与朱应奎掰腕子,坐到四品知府,他也算是到头了。</p>
也跟着笑着,一脸和煦微笑打量赵期昌,又对朱应奎道:“恭贺丽明贤弟门下新添一麒麟儿!”</p>
说着,从腰间解下一串红玉挂坠,笑着:“老夫能观此礼,也算幸事。”</p>
朱应奎故作不快瞪一眼赵期昌:“怎么?三郎看不起老夫?”</p>
赵期昌赶紧跪下磕头:“蒙师尊看中,弟子惊喜又惶恐,不曾有冒犯师尊之念。”</p>
帐中二十余人起身,纷纷拱手道贺,赵鼎明、张茂的脸都笑红了。</p>
朱应奎笑呵呵将赵期昌搀起来,环视诸人笑道:“即在军中一切从简,三郎速速入宴,莫让诸位久候。”</p>
“弟子遵命。”</p>
赵期昌起身,对着朱应奎拱手,后退两步,这时候王道成起身,坐到右手次席,拉着赵期昌落座,还对赵期昌点头,低声笑着可帐中都能听到:“三郎且坐。”</p>
接着,王道成又说:“诸位也知,本将乃是王屋山人。前年离开大同回乡,而三郎就在莱山周边独力讨生计,拉扯两位幼弟。本将那时,操持父祖基业,也就是在山中牧蜂。得知三郎如此孝悌,与三郎也算是患难之交。”</p>
说着斟酒,王道成一脸感慨:“诸位还不知,本将早年时是南京刘大帅帐下亲兵,而朱道员与本将也就隔了一个院子,这就是缘分啊。诸位说说,本将该不该做这个观礼长者?”</p>
钱知府急了,没想到里头还有这么一重原由,手里握着红玉挂坠道,语气颇有耍赖的味道:“王将军,这可抢不得,老朽也算薄有名望,今日让给了王将军,老朽还有何颜面立世?”</p>
拜师礼要有见证者,其中还必须有一人长者。若朱应奎将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教导或者不合适教导,这位长者就要负责帮着教导,或解除这段师徒名分。</p>
师徒关系是仅次于父子关系的一种关系,作为观礼长者,自然也能算是师叔之类的人物。通常都是由做师尊的这边的知己、亲友担任,或者是弟子一方的长者。</p>
王道成将酒递给赵期昌,道:“钱知府,这里有三郎的兄长,还有岳父,算起来您抢不到这个,也不算离奇。”</p>
钱知府轻哼一声,白胡子抖着,看着朱应奎:“丽明贤弟,愚兄在任上与贤弟也是配合得力,私下也是通家之好。这个观礼长者让与他人,愚兄可不依你!他日回到江南,老朽必让你好看!”</p>
朱应奎故作苦笑,抚须:“常青兄都如此说了,小弟自然是怕了,就依兄长。”</p>
赵期昌站起来,双手端着酒盅,对钱知府深深作揖:“弟子敬钱先生。”</p>
钱知府也抚须,点出赵期昌言语错误之处:“下回要改口,称呼余为常青先生,莫记错了。”</p>
“是,弟子知错。”</p>
一场庆功宴会,又变成拜师宴会,赵期昌低落的神情始终挥之不去。</p>
钱知府看着别扭,微微侧头问戚继光:“怎么三郎似乎不喜?”</p>
戚继光也低声回答:“三郎所部此役阵亡三十四,带伤过百。”</p>
“倒是个怀仁心的孩子。”</p>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