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征程(1/2)
<!--go--> 天亮了,韦小宝也该走了。今天是大军出征的日子,同样对于韦小宝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韦小宝早早的起床收拾好了一切,带着众女走向了码头,现今的码头早已人山人海,人们都来送这位英雄。
韦小宝穿着自己的盔甲来到码头没有接受老百姓任何东西,直接的走向船上,回头喊道“全军开拔”。便指挥船只前往扬州。这一行就是860公里路。
韦小宝在船上看着越来越远的天津港,回头走回了船舱。浑浑噩噩好久,正在眯睡着的韦小宝听到了来自船上甲板的呼喊声“扬州到了,我们到扬州了······”。
韦小宝穿好衣服走出了船舱来到了甲板上,众女见韦小宝来到了甲板上,便都围了过来道:“小宝,我们到扬州了。”韦小宝点点头看着扬州的北面道:“恩!终于到了,不过大战也要开始了。”
“咚”一声响声,韦小宝等船一靠岸便跳了下来不顾扬州百姓的诧异和指指点点对着船队喊道:“众军听令,速速下船结队,接手扬州防务。”随后便看见了一队队的士兵跳下船来,迅速的结队跑向了扬州城的四门。
扬州,原为古代九州中的一州,首先是一个区域的总称,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从此以后,扬州才开始享有它的专名。
扬州是与运河同龄的一座城市。春秋初期,“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吴王夫差开凿了邗沟,也成为大运河上最早的河段。
汉代的扬州称为广陵。西汉初年,刘濞被封吴王,“采铜铸钱”、“煮海为盐”,为了方便盐运,开挖“茱萸沟”,是为古运河上最大的一条支流。
在汉朝诸侯方国时期,扬州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时代。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名篇《芜城赋》,具体描绘了这种繁盛:“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是对邗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扩修整容。由此以后,数十百万石的漕粮物资,每年经由邗沟,运往关中。邗沟也成为朝廷的一条重要的经济与军事生命线。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