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研制水泥(1/2)
通过研制精钢,林淼意识到自己脑海中零星的记忆在这个时代都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只看自己能不能将这个作用发挥出来。
有了这个想法,林淼便白天骑着白虎在聚居地里溜达,夜深人静的时候则将脑海中的零星记忆都整理了出来。
这天,林淼看到有人在将木屋推倒准备重建,很是纳闷的林淼便过去问道:“这座木屋不是才建好不到一年吗?我看还挺结实啊,为什么要推倒重建呢?”
木屋的主人回答道:“回大帅的话,这个木屋的木头都被虫子蛀空了,而且这里湿气太重,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好推倒重建了。”
林淼走近后仔细看了一下,发觉木屋的木头的确出现了这两个问题。这座木屋只是简单用木头拼凑起来,并没有后世的什么油漆之类的东西。
发现这个问题,林淼顿时明白了,现在木屋的防虫防水方面,是不能和后世相比的,而且这座木屋所使用的木头也不是什么好的木料,也难怪这么容易损坏了。
林淼继续问道:“那你准备怎么重建?”
木屋的主人答道:“当然是用木结构做框架,外面再覆以砖土了,只是框架所用的木头要进山砍伐优质的实木,不能再像之前粗制烂造了。至于烧砖,在西面两里处有个刚刚建好没多久的砖窑。”
林淼长大的孤儿院附近有一个小砖窑,林淼小时候经常和一些皮孩子在窑洞顶上烤红薯吃,也经常会观察那些工人制砖和烧砖。听到不远处有个砖窑,林淼顿时来了兴致,他想见识一下现在的砖和后世的砖有什么不同。
骑着白虎的林淼没过多久就来到了砖窑,有个窑洞刚刚烧好砖,正在往外面搬。林淼凑过去一看,发现这些砖都是青色的,和后世普遍的红砖在颜色上区别很大。
好奇的问了一下之后,林淼得知,这些青砖是在砖坯烧透后,直接往窑中淋水,由于高温窑水很快就会成为水蒸气,将阻止空气流通,该窑形成缺氧环境。
砖中的三氧化二铁被还原成氧化亚铁,所以砖的颜色呈现为青色。而且砖内的红色高价氧化铁还原成青灰色的低价氧化铁后,砖的耐碱性能好,耐久性强。
古代人当然不知道这些氧化的知识,这是林淼通过自己学习的化学知识推断出来的。这个烧窑的黄巾只知道青砖比红砖好,但又说不出来好在哪里,也许他也只是听长辈们说的吧。
林淼想到后世大都是用红砖,而更优良的青砖却基本被淘汰了,对此感到很疑惑的林淼便走进了已经停工的砖窑,想要一探究竟。
呆了一会后,林淼就出来了,砖窑里面实在是太热了,不过林淼觉得他已经找出了问题所在。相比于林淼小时候看到过的烧制红砖,青砖的烧成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在后世的价格当然高于红砖。
而红砖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价格当然比青砖便宜,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淼一直在帮助木屋的主人建造房屋,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一身蛮力干起建筑活来再合适不过了。
在这几天的建房过程中,林淼见识到了“夯土”和“糯米浆”。
“夯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建筑材料。表示一块泥土中的空隙经过夯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是土材质中较为结实的建材,在古代是台基、城墙、宫室常用的建材。这时代的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角,土为辅助,石、砖、瓦为配角。
用作建筑的土大致可分为两种:自然状态的土称为“生土”,而经过加固处理的土被称为“夯土”,“夯土”密度大于生土。
“夯土”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一种使用重物按压将泥土中空隙去除的动作,与“砸”的动作相似,这种动作使泥土变得更结实。但是夯所使用的重物通常较重,超过一个人负重的能力,通常由数个人同时进行。
“夯土”是一种需要众多劳动力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建造城墙、宫殿、陵墓的时候,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以上,在我国古代能够聚集如此众多的劳动力的组织或个人,只有政府和王公贵族。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故宫、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这些古建筑,它们的地基都是夯土。
“糯米浆”是把糯米磨成粉,然后对少许冷水调和,锅内把水烧开,把调和好的糯米缓缓倒入锅中,并不断搅拌、熬制成“糯米浆”。建房的时候,“糯米浆”作为一种粘合剂,填入砖头、石块和其它建筑材料的缝隙中。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