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逃出生天(1/2)
攻城战开始的时候,黄忠让其余的七百余黄巾每人都举着一面木制大盾,负责保护这一千弓手。在黄忠的指挥下,一千弓手整齐划一的射出手中的箭矢后,便会躲在那面大盾下面,如此周而复始。
黄忠对距离把握得十分精确,为了减少来之不易的弓手的伤亡,他多是让一千弓手进行抛射,再加上身旁木盾的保护,几场攻城战下来,居然没有一个弓手阵亡,仅有几个倒霉鬼受了点轻伤。
不甘寂寞的林淼也拿着他那个五石强弓开始超远距离的狙击,由于他的有效射程达到了四百多米,因此林淼总是将目标对准那些站在后面督促士兵攻城的偏将和校尉身上。
孙坚和程普也被林淼特意关照了几次,饶是有着身边亲兵的拼死护卫,二人仍然受了点轻伤。
至于其它被林淼锁定的偏将就没那么好运了,在被射杀了几人后,这些军官都不敢在露头了,这直接导致士兵攻城的积极性减弱,宛城的防守压力也小了很多。
黄忠指挥的那一千弓手在战斗中的表现也极为抢眼,他们出现在哪面城墙,哪面城墙的敌军就伤亡大增,好几次敌军的攻城都是被他们给打退的。
赵弘对于林淼部下那一千弓手的表现非常满意,逢人便说自己做出的决定如何英明。
虽然一千弓手的杀伤力惊人,通过实战演练的一千弓手也进步很大,但同样的箭枝消耗也很大,这还是在林淼每次都会带人冲出去捡些箭枝回来的情况下。
宛城中倒也有铁匠和打铁工具,但制作箭头的金属以及制作箭杆的木头却没有多少。
不得已之下,林淼只得请示赵弘后将城中的房子给拆了不少以获取木头,拆迁收集的一些金属也通通用来锻造箭头,甚至连一些毁坏了的武器也重新回炉开始锻造箭头。
箭矢的问题搞定了,但更加严峻的问题来了,宛城中粮食不多了,就连林淼等人,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口粮了,林淼和黄忠也被赵弘叫到他的营帐进行议事。
商量来商量去,除了突围也没有其它的办法,但怎么突围也是个大难题,城外的汉军这些日子也没有进行攻城了,看来是知道宛城中快缺粮了,打定主意等着城中的黄巾自乱阵脚了。
见众人都毫无对策,林淼便站出来说道:“大帅,我们想全部突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能做到,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那么多人。如今我们只能舍弃大部分的人,只带领少量精锐进行突围。”
“我们可以来个声东击西,让大部分的人从一个方向突围,分给他们几日的粮食,让他们见机不妙就选择投降,我们则带着少量精锐走另一个方向。至于走哪个方向,并且我们该何去何从,就得看大帅您的意思了。”
不能怪林淼心狠,自古以来,军队就是贵在精不在多,像黄巾这样动辄十多万的大军,粮食能够吃才奇怪了。
林淼这么做至少可以挽救一些精锐,而那些数量更多的黄巾,就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相信汉军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被迫提出这样的意见,林淼的心里也很难受,他也暗恨自己能力不够,只能抛弃大部分的黄巾。
赵弘和另外几人商量了一会后,都同意了林淼的建议。第二天晚上,绝大部分的黄巾都背着几日的口粮、拿着简陋的武器向南门突围而去。
而剩余的一万多精锐黄巾,则在赵弘和几名首领的带领下偷偷地打开北城门,往北突围而去。
由于南门处的动静并没有经过特意掩饰,而负责围困南门的徐璆又受伤不能理事,南门的确是城外汉军的薄弱之处。
听到南门那乱哄哄的声音,早就猜到宛城黄巾会选择突围,城外的敌军都相信了黄巾选择突围的正是南门。
为了防止黄巾冲出重围,朱儁便将北门和西门的汉军都调往了南门,仅在这两门留下了一千士兵,宛城的东面是淯水,并不需要围困。
当汉军都集中到南门后,林淼等一万多精锐黄巾便杀向了北门留守的一千汉军。
一千汉军面对一万多来势汹汹的一万多黄巾,早就被吓蒙了,在被黄忠带领的一千弓箭手放倒数百人之后,余者都做鸟兽散了。林淼等人便快速通过汉军所建造的阵垒,往北方而去。
孙坚和程普带着士兵来到南门后,发现这十多万黄巾根本毫无组织,孙坚放眼望去,也没有看到那个总喜欢穿着一身重甲的狂徒,顿时便醒悟过来。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