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kk.net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举头三尺有黄仙 > 第五十八章、披甲叩阍

第五十八章、披甲叩阍(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一把二胡闯天涯 无限灵魂密码 传奇控卫 大唐武夫 魔王的热血物语果然搞错了 无限之超凡进化 末世药奴 摄政王妃 位面复兴 晋仙路

我们不知何故,纷纷驻足向她看去,她示意我们不要出声,同时又伸手指向神桥方向。

陆思玲的第六感十分准确,只见神桥那边的黑暗中碌碌续续挤出来好多人。他们步履散乱却毫无声息,匆匆从我们身旁走过。我们站的位置其实很明显,可他们对我们的存在简直视若无睹。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人携刀配刃剑拔弩张,身上还穿着八旗兵丁的服饰,呼呼啦啦也看不出为首的是哪一个。

这群人从神桥出来后集合在我们面前的广场上,一改初时的散漫,整齐划一的在皇太极石像前排成方阵。队列站齐了我便可以一目了然,横八纵十共八十人。

这八十个人拉开阵仗,开始向皇太极的石像三拜九叩的施以君臣大礼。我和站在身边的安澜对视了一眼,安澜好奇的问:“怎么回事啊?”

我揣测道:“大概是北陵又要有祭陵表演了吧?他们好像正在排练。”虽然嘴上这么说,不过一来没有灯光照明,二来没有导演指挥,这排得又是哪门子练呢?

这群行伍对石像行完叩拜之礼,头一排最右边的人走出了队伍,站在最前面手足蹈的讲着什么,一脸慷慨激昂的表情。队伍中的其他军士被煽动得群情激奋,纷纷振臂高呼,与影视剧中将士出争前誓师的场面如出一折。可我们却光能看见他们连张嘴带比划,还是一点声音也听不到,好像在看一场被静音的电影。

时斌一直睁着眼睛直直的盯着那群人,半带自言自语的说道:“难道是传说中叩阍的八十披甲?”

听他这么说,我立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是满清开国太祖努尔哈赤的治军思想。百姓们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下,战士的身份地位也有所不同。最尊贵的便是女真人,呼之为旗丁;另一种统制阿哈即是奴隶,多为汉人与高丽人,其位最卑;时斌所说的披甲则大多来自于敌方降将,地位高于阿哈。

满清入关之后,披甲人作为一种专门协助朝廷镇守边疆的群体而存在。所以,他们世代居住边疆,朝廷也会经常将犯人或其家属发配戍边补充披甲军力,以稳定军心。随着满清王朝争战逐步平息,从敌方投奔而来的降将顺臣也越来越少,“披甲”这个词便失去了本身意义,逐渐引申为军人的代名词。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康熙年间,正是这群奉命驻守望昭陵的披甲人,引发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披甲叩阍(音昏)。

与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可在君王休息之时打扰皇帝上书进谏的叩闻不同,清代如遭冤狱之灾,且控诉到本省府衙仍不能秉公执法之遇者,可控诉至刑部。与今天不服一审判决向高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异曲同工。这是一种法度,本无可厚非。但往往施冤者手眼通天欺下贿上,以至刑部贪脏枉法不公而断,令冤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逼无奈只得铤而走险,冒死直接向皇帝告御状,这种情况便叫“叩阍”。

叩阍是一件成功率极低的事情。首先,叩阍者对皇帝出行的准确时间和必经之路必需了如指掌。再提前写好状纸,于皇帝经过之前不惧污泥浊水藏身御路两旁的阴沟水渠之中。待御驾所至,叩阍者一边手举冤状一边高呼“冤枉”,喊冤声惊扰圣架,自会有侍卫闻声将叩阍人捉拿至御前。

如适逢龙颜大悦,皇帝可能亲自察看“冤状”,或简单询问一下冤情。再将叩阍者交予刑部或本省重新审理。由于冤者得了皇帝口谕或御批,各级刑官一般不敢弄虚作假,因此案情往往沉冤得雪。

当然,更多的叩阍人却因冲撞銮驾获罪,甚至地方官员也会受到牵连。对于此罪《大清律》明文规定:“御驾行巡地方有叩阍者,管步军校罚库六月,步军副将罚津两月,步兵笞八十”。可见,叩阍计划万万不可明目张胆,否则别说皇帝,就连地方官兵也不会轻易放过。清律对无理叩阍者惩治同样严厉,最轻也要发配戍边。

尽管如此,叩阍事件依然屡屡发生。相传说还专门有一群职业叩阍者,专靠替别人叩阍得取些许钱财维持其家眷生计。可见叩阍是封建**时代社会黑暗的真实体现。

据小横香室主人于《清朝野史大观》中描述:驻守清昭陵共有披甲兵丁八十名,专门负责保护山陵,每日巡山查路,月得俸禄食银二两。这些人从成年开始入缺,只要没有病故、阵亡,便终生只为披甲,直至告老还乡,根本没有其它发展的机会。天长日久,昭陵披甲对此规定心生不满,便欲藉康熙皇帝东巡祭陵之机,集体向康熙帝“叩阍”请愿,谋得一线升迁之途。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玄烨率大队人马抵达盛京昭陵。祭祖行礼之后,昭陵披甲乘机齐跪圣驾之前纷纷向御前呈递冤状。也许因为“注下责重”亦或仅仅出于康熙大帝的恩典,不但没有对守陵披甲进行惩处,反而御笔亲批颁下圣旨:“此等守陵官兵忍驻年久,终身并无升迁,殊为可悯。”遂决定破除惯例,赐他们一条升迁之路。即每隔数年从披甲中选拔若干“**俊拔之人”或留原址,或去京师领任拨什库及骁骑校员官缺。

一年之后,昭陵披甲人又以房屋居住困难,请求工部盖建房舍。康熙皇帝得知后再次给予关照,钦命盛京户部出资一万四千八百两,分给两陵披甲每人“自己盖房”,并由“钦天监选出房场”,便于昭陵前东侧盖房四十间,定名东营房。

昭陵披甲兵集体叩阍案,在清代陵寝制度史上是罕有的事情,官方史书对此事极为隐讳,所以记载不详。然而将心比心,既然康熙帝对守陵披甲恩重如山,想必八十兵丁一定感恩戴德,誓死尽忠。

眼前的这八十个人,难道就是当年叩阍的披甲重现?可他们到底是装扮古装的大活人,还是徘徊于此不肯消散的忠骨阴魂呢?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
目录
新书推荐: 模拟器?不!是分身流 同时穿越:龙族分身流的龙之众 诡异复苏:我以戏曲请诸神 次元入侵,从黑犀铠甲到终极帝皇 精灵:宝可梦模拟人生 异度旅社 血术士:天启中的魅魔伙伴 末世:抱歉我的军团只有女兵 蝴蝶谷传奇 囤满物资后,女配她在末世躺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