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写信归乡(2/2)
这就是真正的朝堂吗?
暗中罗列评估、笼络无声的博弈?才华与抱负之外,更需要精准的站位、微妙的心机与深远的谋略?秦思齐再次想起恩荣宴上那些热情洋溢,互相道贺的同科们,那一张张面孔背后,有多少人也已接到了类似的名单或暗示?
有多少看似单纯的交往,实则早已被標上了价格的標籤?自己这位新科探,在这盘早已布局的大棋中,究竟扮演著什么角色?是一枚被珍视的棋子,还是一个未来可能的执棋者?
夜更深了,窗外万籟俱寂,唯有秦思齐房中那一盏孤灯,映照著一个年轻官员初次直面政治现实时,內心的剧烈风暴与艰难抉择。
那捲李尚书亲笔所书的心得,静静地躺在案头,仿佛一个无声的见证,也像一道开启全新世界的大门,沉重而又充满诱惑。
灯再次爆开,將秦思齐从纷繁的思绪中惊醒。
秦思齐低声自语:“现实如此,徒然惶惑无益。
既然已身处棋局之中,便需先看清规则,再思落子。当务之急,並非沉溺於对官场复杂的惊嘆或畏惧,而是如何走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將那页短笺重新夹回书卷原处,將整卷书郑重地收进隨身行囊的最里层。这不是普通的赠书,而是自己理解当前处境、甚至未来可能依凭的重要参考,必须妥善保管。
接著,他铺开信纸,研墨润笔。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刻將最新的情况和决定告知远方的亲人,尤其是倚门望归的母亲。
首先写给母亲的家书,他写得格外用心,字里行间充满了愧疚与思念:
“母亲大人膝下敬稟者:儿思齐遥叩金安。殿试已毕,蒙皇上天恩,祖宗荫庇,儿幸获一甲第三名探,今日已受皇封,授翰林院编修之职,此乃天大喜讯,恨不能插翅飞归,侍奉母亲左右,亲见母亲欢顏。
然朝廷制度森严,皇命在身,一甲进士需即刻入职,不得延误。翰林院乃清要之地,国史编修、侍从讲读,职责重大,儿不敢有片刻懈怠,亦不能擅离职守…
故返乡省亲之事,需暂缓时日。待儿入职数月,公务稍熟,定当第一时间告假南归,祭扫祖坟,告慰先父,万望母亲保重玉体,勿以儿为念。隨信附上儿之俸禄些许,虽杯水车薪,略表孝心……”
写至此,仿佛能看到母亲得知喜讯时的欣慰笑容,亦能感受到母亲得知儿子不能立即归家时的失落。忠孝难两全,古人诚不我欺。
只能將更多叮嘱寄託於文字,关心母亲饮食起居,又嘱咐族中堂亲代为照看。
隨后,他又分別给恩施老家的村长、江汉书院的恩师、以及几位至交好友如赵明远(信中对其外公李尚书只字未提)等写信,通报喜讯,並解释需即刻入职、暂难返乡的原委。
所有信件书写完毕,已是深夜。秦思齐仔细封好,交给秦实诚,叮嘱他明日一早便寻稳妥的驛传寄出。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