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为了沙皇,直扑布达佩斯!(七千字(2/2)
所以,帝国必须在今年之内,彻底把奥国打得退出战争!这是底线不能拖了,要是奥国这种鱼腩都拖过年,打德玛尼亚得几年?而要在今年解决掉奥国,就必须在夏季攻势里夺取整个匈牙利盆地。
让奥国粮仓的秋粮全部落入帝国之手,这样帝国冬天就不会再饥荒了,奥国反而会饥荒。如此一来,等到冬季攻势的时候,肯定能夺取奥利奥核心本土、攻入维也纳!这一切计划都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必须趁着翻浆期结束前的时间,尽快扩大战果!
而且,我可以给你再透露一点上层消息:陛下最近又让拉斯布金国师预言过了,国师说陛下的计划必然能成功,他已经看到了未来,只要前线部队竭尽全力加速进攻,夏季攻势一定能夺取布达佩斯!冬季攻势一定能夺取维也纳!”
‘那个狗神棍的话也能信?!’布鲁西洛夫内心几乎要气炸了,但这种念头他也只敢在脑子里转转,绝对不敢说出口。
从尤多维奇上将口中听到“国师”这个词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次怕是没法扭转了。
沙皇那个昏君,费奥多罗夫娜那个奸后,都非常信任宫廷中的个别神棍。有个神棍因为据说能缓解皇太子的血友病,被费奥多罗夫娜皇后极度信任,甚至能随意出入后宫、秽乱宫闱。沙皇陛下也经常让他占卜、预言军事决策的吉凶。
只要神棍说了全力进攻是大吉大利的,那沙皇就会果断要求前线将帅全力进攻,谁抗命谁就撤职上军事法庭。
布鲁西洛夫连肺都要气炸了,却也只能硬生生憋出内伤,最后试图进行一点点技术层面的劝解:“可是……司令阁下,我始终觉得,您太轻视克拉科夫方向的敌人可能存在的威胁了。
就算现在敌人没有往那个方向增兵,但只要您进一步在山南投入兵力,敌人迟早会往克拉科夫增兵的,我必须确保我军北线侧翼的安全……”
尤多维奇上将粗暴打断:“现在是翻浆期!给你一个军堵住克拉科夫到普热梅希尔之间的铁路线,还不够吗?再给你留两个师,填远离铁路线的荒野区防线,一共五个师还不够用?”
布鲁西洛夫:“不够用,我觉得,我们不仅要重点防守铁路,连铁路南北两侧的丘陵缓坡地带,也要各留至少一个军填线,一个师太少了!”
尤多维奇上将:“你这个蠢货,你忘了现在是翻浆期么?远离铁路线的地方,不是崎岖就是泥泞,敌人只能靠步兵踩着泥地过来进攻!这种烂地留两个师填线还不够?敌人是没有重火力的——哦,最多有一些掷弹筒!
而且我又不是一直不提防北线,只要过了5月20日——好吧,再给你一点面子,只要过了5月15日,翻浆期地貌一旦有缓解的迹象,我就让一部分之前血战疲惫的部队,轮换回山北二线填线休整,如何?”
布鲁西洛夫还要据理力争,但已经没有什么决定性转机了,最终这些零敲碎打的讨价还价,也只是让尤多维奇上将在留守部队的构成比例方面,稍稍让了些步:
“你还嫌后方不够安全?那行,我再退一步,这样好了,你在面朝克拉科夫方向,还是留5个步兵师填线。同时,我军目前还有8个骑兵师,而山南战线还没有突破科希策,大军没有进入平原地带,骑兵留多了也没用,反正堵在山道里用不上骑兵。
我可以先把一些骑兵师留给你,你就沿着后方铁路线和各个节点机动布防好了。你把第8集团军的步兵师只留7个,5个放在西边、1个放在普热梅希尔、1个放在放在利沃夫,其他都给我送来,我把骑兵部队尽量留给你。”
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结论是:
露沙西南方面军总计49个师的部队,其中41个步兵师、8个骑兵师。
留下7个步兵师(西线5、普热梅希尔1、利沃夫1)、6个骑兵师,总计13个师,在山北战区。交由第8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统帅,负责保护后方。
剩下3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总计36个师,都逐次投入山南战区,进一步撕开奥国的防线,在近日内攻破科希策,再进攻布达佩斯。
但是,在5月15日后,如果翻浆期泥泞情况出现缓解,方面军司令尤多维奇承诺再分8个作战疲惫、伤亡较大的师到后方休整,顺便给布鲁西洛夫填线用。
布鲁西洛夫最终也只能争取到这样的条件了。
本次世界大战中,露沙军队的人员编制规模,其实是比西边各国都要大的,露沙从来不缺人口,一个师甚至能达到2万2千人(德玛尼亚和布列颠尼亚,一个师都是1万8千人)
只是露沙工业化太差,太穷,武器装备配齐率极低。经常会出现两个士兵合用一把步枪、等前面的士兵死了后面的捡枪再战的情况。一个连都没有一挺重机枪,要到营级才有机枪,一个师才配一台无线电。
所以,西南方面军的49个师,理论上拥有近百万大军,实际上因为骑兵师只有步兵师一半的人数,理论总兵力90多万人。
但经过去年的加利西亚战役,以及今年的喀尔巴阡战役前几个月的厮杀,哪怕后来有所补充兵源,尤多维奇手上的实际兵力,也还是要比满编状态下缺额了两成多。
如今实际剩余兵力,应该还在70万人以上。
他拨出36个师南下,实际约有54万人。
而留守北线的13个师,总人数大约在17万人。
北线的这17万人,又有8万人是部署在西侧前线的,还有2万人部署在普热梅希尔、2万人部署在利沃夫,还有5万骑兵沿着各铁路线等处巡逻,作为机动增援力量。
这一部署计划从5月5日开始执行,到5月9日基本完成调度,该往南冲的部队,基本上都调度够了。
而且,尤其是在5月11日这天,一个惊天喜讯传来:在方面军司令尤多维奇上将的持续孤注一掷猛攻下,匈牙利喀尔巴阡省的省城科希策省,终于被露沙军攻破了!甚至比原计划还提前了几天!
虽然在攻城的过程中,尤多维奇的部队足足死了好几万人,加上之前历次作战,也死伤了好几万人,所以打破科希策的时候,他的54万山南部队,实际上只剩下了45万人还能战斗。
奥军和过来协防的德军,放弃了科希策城,但被迫撤退前也对城中物资进行了坚壁清野,没给露沙人留下什么东西。
不过尤多维奇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打破了科希策,露沙军终于进入了匈牙利平原区。
虽然德玛尼亚人和奥国人很有可能在科希策背后再设置防线,但这些平原地带的防线肯定比山区的防线好打很多,而且可以找一个方向重点突破,问题不大!
至少尤多维奇上将觉得问题不大。
在尤多维奇上将确认攻破科希策后,相关新闻也立刻在当天晚上就登上了彼得堡的报纸,被宣传为又一场史诗大捷。
沙皇陛下非常开心,逢人就说:“这证明我们的全力进攻战略是正确的!现在已经突破了科希策,进入了匈牙利平原地区,再往前到布达佩斯已经是一马平川!平原上那些临时封堵的防线不足为惧!伟大的帝国一定能在这个夏季攻势里彻底占领匈牙利!”
而露沙的汹汹气势,也终于鼓舞了他的那些潜在盟友。
塞维亚和罗马尼亚早在4月26日、露沙军宣布夺取普热梅希尔要塞、要塞内的13万奥军投降露沙的那天,就振奋不已,开始准备出兵北上,夹攻匈牙利地区的敌人。
到了5月11日,距离普热梅希尔要塞易手刚好过去了半个月,塞维亚和罗马尼亚人的准备,也算是匆匆做完了。
塞维亚全国有40多万陆军,原本只是死守本土,跟奥国打拉锯战,现在看到露沙大军杀进匈牙利平原了,他们也终于敢从贝尔格莱德以南的山区钻出来,越过多瑙河,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从背后直插布达佩斯!
当然,塞维亚不可能把40多万陆军都拿出来,他们也要稍微留点人守家,但也足够诚意,拿出了足足33万大军,占到全国陆军的75%的兵力,都用于进攻夹击了!
塞维亚军在5月11日当天,就越过边境北上了。
5月12日,罗马尼亚正式对奥国和保加利亚宣战,然后也抽出了号称8个师的军队、一共11万人,也沿着多瑙河逆流而上,跟塞维亚军合流。
布达佩斯东北偏北200公里的科希策方向,45万露沙军如同一个铁拳,狠狠向着布达佩斯砸来。
布达佩斯南方200公里的贝尔格莱德方向,44万联军(33万塞+11万罗马)也如同另一个铁拳,狠狠向着布达佩斯砸去。
两只铁拳相向而行,足足90万大军,犹如双峰贯耳,只要在布达佩斯砸结实了,德奥联军似乎就会完蛋。
……
但同样是在5月12日这天,隐忍了许久的德玛尼亚军也动了。
前一天晚上,克拉科夫城内,鲁路修上校就向第10集团军司令、利奥波德老元帅汇报最新侦查到的情报:
“根据今天日落前的航空侦查证据,露沙人在科希策取得突破口后,几十万人大量涌入科希策附近的开阔平原地带,他们短时间内已经回不了头了,就算回头也会造成巨大的混乱。
再想挤回杜克拉隘口、翻过喀尔巴阡山脉可不容易。隘口的通过效率那么低,他们来的时候挤了十几天,回去起码也要那么久。
山北的克拉科夫-普热梅希尔之间,如今只有敌人的5个师了,而且3个师放在了铁路沿线。对于铁路北边的戈尔利采泥泞区,只有1个师,铁路南边也只有1个师。
我建议,明日一早我军就按预定计划:对位于铁路北侧泥泞区内的戈尔利采镇,进行重点突破,撕烂驻防在那里的那个师!”
“我批准执行这个计划。”利奥波德元帅最终拍板。
鲁路修如今名义上是第6集团军的参谋,并非第10集团军的参谋,按说这边的事情不该他管。
但谁让巴里亚王室老中两代元帅都那么信任他,而且第10、第6集团军司令这叔侄俩,还得紧密配合作战,一个包抄敌人后路,一个正面守住、中心开。
所以,鲁路修也只好辛苦一点两头跑,先帮着北线的第10集团军统筹、负责扮演全局的启动器。
等利奥波德元帅这儿第一步启动后,鲁路修再赶回布达佩斯,去帮助鲁普雷希特元帅启动计划的第二步。
5月12日凌晨,数百门轻型短管105毫米野战炮,被提前用刚装备的柴油机半履带车,拖曳到了远离铁路的戈尔利采低地前沿。
只待时间一到,这些重炮就会开火,在露沙人想象不到的位置,轰开露沙人的防线。
(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