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若有明朝人来【求月票】(2/2)
发现他消失后,西施就猜到应该是去了混元宫,让大家稍安勿躁,现在看到老夫子回来,这些弟子一个个全都围了过来:
“师尊,您是不是去了混元宫?”
“混元宫大吗?是否跟这里的山一模一样?”
“荷花仙子说仙长擅长烹饪,他给您做好吃的了吗?”
“……”
大家七嘴八舌,问题很多,孔子一一做答,然后拿着勾陈大帝的树叶说道:
“仙长让我交代一声便回去,他还要教我一些必要的知识,此地就交给仙子了,烦请做出最合适的规划。”
西施答应过后,孔子又交代了别的弟子,然后一闪身就再次回到了混元宫。
周易给他拿了一套超大码的道袍,又找出一套xxxxxxxl码的秋衣秋裤……这本是给关二爷准备的,结果关二没动静,反而来了孔二。
换上秋衣秋裤,穿上道袍,最后再穿上云袜和十方鞋,孔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道士。
他对着镜子看了看,笑呵呵的说道:
“昔年我曾三次问礼于恩师老聃,不想今日正式成了他的传人。”
儒家的圣人成了道教的门徒,这要传出去,绝对能惊掉很多人的下巴,不过孔子倒是很喜欢这个身份,不仅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还练习起了道家的礼仪,打算回去将堪舆风水之类的学科也加上,把道家和阴阳家的饭碗也抢了。
以后没有百家争鸣了,只有一元学宫的百种学科……整个华夏的士族全部出自一元学宫,再辅以大一统思想,整个春秋世界会迅速掀起一场疆土扩张运动。
春秋战国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有想法是真的会付诸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
周易先带孔子熟悉了一下混元宫,又开车带他下山转了一圈,顺便去县城,将装裱好的【一元学宫】字幅拿回来。
车上,孔子抚摸着卷轴,脸上满是感叹:
“纸张的发明,真乃文明的一大进步,仙长可否将造纸之术赐给我们?以后一元学宫自己造纸,提前结束刀笔时代。”
一元学宫想要保持领先地位,不光思想和学术方面要领先,就连技术也得保持对诸侯国的绝对碾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派出精英子弟前来学习。
只要这些人来了一元学宫,就会不自觉的被大一统叙事所吸引……连现代人都对这种叙事如痴如醉,在春秋时期会更有市场。
周易开车领着孔子在县城转了一圈,等再次回到山上,孔子感觉比大半辈子游历的收获还大。
现代社会的一切都让他震惊不已,越看越觉得春秋时期落后……但越是落后,就越说明有进步空间,这反而极大的激起了老夫子的办学热情。
他是个越挫越勇的性格,周游列国时没少遭受冷眼和嘲讽,但越是这样,他的心志就越坚定。
现在见识到了现代文明,他当即就想离开,回去建设春秋世界。
临走前,孔子说起了明朝:
“若是有明朝人过来,老夫能拜托他们一件事吗?”
周易点头答应道:
“这肯定没问题,等明朝人来了,我也有事情要拜托他们去做。”
整治黄河、解除海禁、灭掉东瀛、组建远洋舰队,发展远洋贸易……大航海时代号称黄金时代,明朝但凡能分一杯羹,就能带来质的飞跃。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经略建州,对建奴实行灭族制度。
赵州之屠、大同之屠、开封之屠、许昌之屠、南阳之屠、徐州之屠、扬州之屠、潼关之屠、昆山之屠、南昌之屠、嘉定三屠、广州之屠……
一笔笔血债、一桩桩血仇,可都等着跟他们算总账呢。
周易和孔子聊这些时,一个全新的世界,应天府城西的鸡鸣山上人声鼎沸。
一位器宇轩昂的中年帝王身穿天子冕服,正在为新建立的功勋庙上香,庙中供奉着的,全都是开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几乎每个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位出身布衣的帝王环顾一周,每看到一个名字,就会想起曾经浴血奋战的那些经历,闭上眼睛,厮杀声犹在耳畔响起。
他举着香拜了拜,插进香炉中,冲身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招招手:
“标儿过来,为我大明的功臣上一炷香……”
刚说完,这位立国刚满一年的皇帝,便在群臣的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不见了!
(本章完)
请访问最新地址www.83kk.net